|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澳門立法會換屆:選民和學者如何看待一場"零中間派"選舉?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他向BBC中文分析,有關決定主要源自政治氣候的大變化,符合港澳兩地收窄異見聲音的政治軌跡:先除掉激進的民主派,再到溫和中間的聲音,未來或到建制較開明的一派。


“到哪裡會停?不知道,但整個軌跡就是這樣走下去”。

余永逸還提到,人們可從間接選舉看出事態端倪。在DQ事件前,現任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及副主席崔世昌宣布不再參選。此前二人原本循間選界別出戰,均在議會工作逾20年。


他提出一個可能:二人或許已經嗅到一些氣息,“覺得自己可能都應該要退下來了。”“其實你看到整個趨勢,似乎那個政治氣候,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有學者分析,異見聲音盡失對管治帶來何種影響,已不是北京最重要的考量。

北京最安穩的做法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建新,過去曾就選舉結果發表意見。他坦言,今次林宇滔被DQ,自己也感到很震驚。他向BBC中文分析,事件或有近因和遠因。

近因是澳門自身面對的問題。

近年澳門經濟轉型迫切,中央不斷強調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陳建新形容,政府處於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如果社會意見過於撕裂,很多施政都未必可以有效通過。”他分析,當議會裡有更多了解國情和政府的議員,政府工作或能更好推動。

遠因則是2019年香港社運。


在訪問中,陳建新多次援引新加坡時任總理李顯龍的話:新加坡“小和脆弱”,如果發生香港的情況,下場可能更糟,“放到澳門,我都相信是更加難去承受(沖擊)。”

“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特區政府,有些事情它會變得更加謹慎。”在陳建新看來,澳門仍處於一個“比較不確定的情況”,他理解政府不斷強調國家安全,“因為你一爆,其實是難收科(收拾)”。

余永逸有類似的看法。他指出,近年大陸社會發生的各種零星示威,北京或者已意識到自己管治出現問題。“它會覺得反對的聲音會制造不安全,而這個不安全對它來說是很大壓力。”

余永逸分析,為了體制的延續性,北京要把所有異見聲音“打下來”,所以DQ中間派,就是“最安穩的做法”。至於異見聲音盡失,會對管治帶來什麼影響,余永逸坦言,這已經不是北京最重要的考量。


子正日常會關心時事,他看著政府變得越來越自我中心,“選擇掩住耳朵,當什麼事都沒聽到”。“你會憤怒,但只在底下憤怒,你知道你做不到任何的事。”

今屆選舉,子正決定不去投票,但仍會關心新聞,是因為“想看它(政府)能搞出什麼花樣、壞到哪裡去”。

“扮演一個愛國愛澳的人”

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下歷史新低,僅得42.4%。廢票和白票數則翻倍,白票率更升至歷屆最高,接近2.3%。澳門二次DQ後,低迷氣氛之下,外界預料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會再受創。

為催谷投票率,官方也想盡辦法。例如投票日全城免費乘搭公共交通、特首岑浩輝向三萬公務員發信,強調選舉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應認真履行投票的義務,並推動親朋好友投票。

9月9日,岑浩輝在主持局級會議時,再強調投票是公務員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的重要體現。

一名本地大學職員向BBC中文表示,學校於同日向各部門職員派發表格,收集其投票意向。表格須實名填名,如“無意向”亦要填寫原因。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