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打算搬到離地球13億公裡外的地方?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又盯上一塊自古以來不可分割、一點都不能少的神聖領土? 那麼“幸運”被選中的,是土星旁的一顆冰衛星“土衛二”,這顆小小的冰球被認為可能藏有全球性海洋、甚至孕育生命。 如今,中國科學界已經開始規劃一場龐大任務,要派軌道器、登陸器、甚至鑽探機器人去直接挖開冰殼、探查暗海,說得更直白一點,是打算找到“宜居星球”。


土衛二又稱為“恩克拉多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衛星,於1789年為威廉赫歇爾所發現,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 如果土衛二真的存在某種外星微生物,它們知道中國人要來了,會是什麼心情?

卡西尼的意外發現


時間回到2005年,美國卡西尼號探測器飛掠土衛二時,科學家在數據裡看到奇怪的訊號。 原以為是大氣層,結果發現是從南極噴出的巨大水柱。 這些羽流裡有水冰、有機分子,甚至還含有甲烷與氫氰酸,這些都被視為可能的生物跡象。

卡西尼號是繼先鋒11號、航海家1、2號後第四架前往土星的太空探測器,同時也是第一個環繞土星飛行的探測器。 從那一刻起,土衛二不再只是土星邊緣的一顆小冰球,而成了天體生物學研究的焦點。 它冰殼下的海洋,成為人類夢想找到地外生命的熱門候選地。



中國的計劃書

據行星學會2025年8月的報道,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DSEL)和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SISE)提出了一個土衛二任務藍圖。 雖然還只是“草案”,但內容相當雄心勃勃:

1、軌道器:先繞行土衛二,利用激光幹涉儀和紅外光譜儀繪制冰殼地圖、分析磁場,並挑選最佳登陸點。

2、登陸器:降落後進行現場測量,驗證軌道探測的結果。

3、鑽探機器人:計劃往下鑽5公裡,穿透冰層,直接接觸海洋邊界並取樣。

換句話說,中國打算不只“看”土衛二,還要真正“挖”進去。

技術挑戰:冰冷的試煉場


執行這樣的任務,難度可謂多重疊加。 首先,土星系統距離地球13億公裡,太陽能極弱,航天器必須依賴核電源,如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RTG)或小型核裂變反應器。 其次,與地球的單向通訊延遲可達70至90分鍾,這意味著探測器必須具備高度自主決策能力,否則根本無法實時因應狀況。

至於鑽探,團隊提出混合激光與熱能鑽探法:激光能避免冰快速汽化,熱源則利用小型核反應器的廢熱來融化冰層。 這樣能減少機械磨損和處理碎屑的問題。 鑽探過程中,探測器還要利用慣性導航、激光雷達與聲學定位系統,確保在冰層深處也能穩定運作,不至於鑽著鑽著就迷路。

假如真能抵達海洋邊界,探測儀器將透過質譜、光譜檢測碳、氫、氧、氮、磷、硫等六大生命必要元素,並尋找可能的生物標志分子。 這是任何行星探測中最令人振奮、卻也最具挑戰性的目標。

為何是中國


有人或許會問:中國為什麼要瞄准這樣的高難度目標? 答案之一是“延續邏輯”。 中國已完成近地小行星、火星探測,正規劃木星與海王星任務。 土衛二正好位於外太陽系探索的中繼站,是檢驗與鍛煉技術的理想場域。

另一個原因是科學魅力。 土衛二南極羽流提供“免費樣本”,不必像鑽探木衛二那樣穿透數十公裡厚的冰層。 這意味著,中國若能設計精准的飛掠或取樣,就能以相對較低成本取得高科學價值成果。



科學界的回應

過去幾年,中國研究人員已在土衛二相關領域有所突破。 2022年,中國科技大學牽頭的團隊就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證實土衛二海洋含有磷元素。 磷是 DNA、細胞膜與骨骼的關鍵元素,加上卡西尼號已發現的碳、氫、氮、氧、硫,六大生命要素完整齊備。 這些研究奠定了任務的科學合理性。

美國歐洲科學界雖對中國的雄心抱以觀望,但普遍認為外太陽系探索不該是單一國家的壟斷。 若中國能帶來獨立的數據與樣本,將是人類天體生物學的一大助力。

外星生命的想象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土衛二真有某種微生物存在,它們會如何看待來訪的地球人、甚至是中國的探測器? 或許它們早在數十億年前就學會在冰冷、黑暗、壓力巨大的環境中安然生存。 當鑽探機器人突破冰層,帶來光與熱時,它們可能完全無法理解這股“外來力量”,就像我們看待 UFO 一樣充滿困惑。 土衛二的探索,既是中國深空計劃的野心展現,也是人類尋找生命足跡的共同冒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