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保险相关: 学了7年电影后,我在流水线装起了保险杠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小姚在工厂实践期间


我身边的工友基本上是中专、大专学历。我们作为所谓总部派来体验生活的,其实在那个环境里和其他工人的关系很微妙,好像有某种阶级差异。我们两个人轮换着干普通工人一个人的岗,工资还比他们高,所以人家其实看我们很不顺眼。

我在工厂里每天看书,三四个月可能看了十几本书。有一次我躲在车间外面看坂本龙一的《我还能看见几次月亮升起》,被班长看见了。反而是在那之后,他莫名对我态度变好了一点,可能是出于对所谓大学生的一种尊重,觉得你看书是在做正事。


工厂流动性很高,因为太累了。很多人都是干三四个月,挣点儿钱就跑了。后来工厂跟一些大专、中专学校签协议,把学生送到工厂实习,不实习不给毕业证,所以那些学生不得不来。

后来我带了个十六七岁的中专生,教他装保险杠。我问他以后不干这个的话,想干什么?他说哪怕去摇奶茶,也比干这个强。我当时心里有些惋惜,可能很多精彩的东西,是他的人生规划中接触不到的,他未来可能就是会去摇奶茶,去做网管,去送外卖。

这让我真切意识到生活是一片大海,海里漂了很多东西。

有人说,工厂的经历能开拓一个新的视野。我装保险杠时也想过,以后要不要写成小说。现在回头看,那三个月对我而言是重塑的过程。换了一个完全没经历过的环境和完全没经历过的人际关系,“转行”这个词被具象出来了,我感觉我身上所谓艺术家的身份直接被打掉至少40%。

电影是我的“药”

后来回想起来,我对电影的热爱,可能很小的时候就萌芽了。


我父母是卖碟机的,所以我从小就跟碟机、碟片打交道。身边的小朋友都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被父母拉着一起租碟看电影。别的父母可能觉得有些电影不适合小朋友看,但在我们家,什么都可以大家一起看。

我爸是港片爱好者,租了很多周星驰的电影。妈妈喜欢欧美电影,我们就一起看了很多金·凯瑞的作品。我姥爷则极度热爱成龙

上小学后,我会主动要求去电影院看电影,比如《梅兰芳》《让子弹飞》。好像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没事干,那就看电影去吧。到现在我们家也是这样,吃晚饭的时候找个东西看,一定是电影。


可能太多的注意力被电影吸走了,我从小学习就不太好。初中毕业时,我妈都动心让我去学美容美发了。后来家里托关系把我送到太原周边一个县的重点高中,半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有个周末实在熬不下去了,就跟我妈说不舒服,要请假在家多待一天。我妈好像看穿我了,说出去逛逛,带你去买药。结果就逛到了电影院,看了刚上映的《星际穿越》。后来《星际穿越》重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在那个情景里,电影确实就是我的药。

我慢慢意识到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我情绪的出口。但毕竟家里没人干电影,电影作为梦想,对我来说一直处在一种比较朦胧的状态。

最开始考虑走艺考这条路,更多是出于一点儿功利心,把它当成上大学的捷径。直到在老师拉的片单里看到了贾樟柯的《小武》。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出口,不仅是人生的出口,也是梦想的出口。它决定了电影不只是我考大学的工具,而是我的出路。



小姚本科期间第一次见到贾樟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