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保险相关: 学了7年电影后,我在流水线装起了保险杠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电影里有一幕,小武走在汾阳县城,看墙上贴的布告,说某个地方要枪毙一个犯人。那些人茫然地看布告,包括小武在街上游荡的状态,我觉得就是我当时的生活、当时的状态。那个瞬间让我意识到,原来我的生活也可以出现在银幕上,也是值得被记录的。那个瞬间我作为观看者,第一次萌生出成为创作者的想法。


我带着一腔热情,北电、中戏、国戏、中传都去考了,但真去了北京之后,觉得挺幻灭的。原来在山西,我觉得自己写东西还挺厉害的。到了考场,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最终我考上了一所双非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整个大学期间,我每个假期都在实习,从电影前期的大纲创作,到中期电影拍摄、制片,到后期电影宣发上映,甚至电影展等等。除了没有去电影院卖过票,可以说跟电影有关的岗位我基本都干过。


班里28个人,没一个做电影

刚上大学时,我还挺自信的,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就能当导演。我甚至觉得自己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很厉害。

可随着看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慢慢发现:很多东西别人早就拍过了,我的创意其实没有那么标新立异。见识越多,我心里就越虚,好像这个世界上的故事都已经讲完了,我还能写出什么新东西来?

但那会儿我的电影梦还没完全醒。我说不行,我得继续深造,去知名院校里头混一下,哪怕混个人脉、圈子也好。只有进了那个圈子,我才可能再往前迈一步。

那年考研有253个人报中戏,只有12个人进复试,我排第六。如果按照最终录取结果看,我是将将卡线能进,因为就录取6个人。但进了复试之后要先报导师,跟同样报这个导师的考生去竞争。

我当时加了一个中戏复试的群,大家在群里彼此试探,都想报个竞争小一点的导师。很快有个小艺人私聊我,说TA跟我报了同一位导师,并且甩给我TA和这位导师的聊天记录,劝我另做打算,原话是“你跟我比肯定没有竞争力”。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what can I say?我赶紧换了另一位导师,结果发现竞争更激烈了。我有点心灰意冷,也怕鸡飞蛋打,就赶紧调剂去了一所211院校,想着万一将来考选调、考公,还有点儿用。

读研期间,我去一家电影公司实习,做制片助理——那是我距离电影产业最近的一刻。我在那儿写了不少剧本大纲,拿给制片人看,经常被说“太学生气了”。最后写了二三十个剧本大纲,只有两个被立项了。




研究生期间进行短片创作

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干这行的料。再写下去,也是碌碌无为。

那时候我有点慌了:马上毕业要找工作了,这水平怎么养活自己?实习工资一天100多,连房租都差点儿不够交。身边的同学去京东、字节实习,一个月八九千,而我每天还在琢磨这点儿钱能不能撑到月底。

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3年秋招时几乎没有影视公司招聘。我之前还在想,哪怕不能进大公司,至少能在中小公司里分到一杯羹。但到了秋招,根本找不到一个正式的工作岗位。能找到的只有实习岗,实习半年、一年也不一定能留下来。

相当于,出走半年,归来仍是应届生。

当时还有那种传媒招聘公众号,说你交50块钱,帮你海投简历。我交了。过了半个月我问有没有回应,对方说没有。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