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留學生: 他57歲來華 不要工資倒貼家產 資助70中國留學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他出身顯赫貴族,一生未婚,57歲來中國待了40多年,不要工資、變賣家產,資助70多位中國學生留學,唯一的要求令人感動。


故事要從1976年說起。陝西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語系的同學們發現,生活悄然發生了改變:

教室裡出現了原汁原味的法文《世界報》;


學校公開放映《茶花女》、《三個火槍手》等原版電影,讓大家看得如癡如醉;

更令人驚喜的是,系裡一下子多了十幾台珍貴的大型錄音機。

這些改變,都源於一位神秘的新外教。影片和報紙是他從法國使館弄來的,錄音機是他自掏腰包從香港買的。



而這一切,始於他上的第一堂課。當時他震驚地發現,整個法語系竟沒有一台錄音機,全靠老師帶讀,發音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於是,他決定自己來解決。知道學校經費緊張,從執教的第二年起,他主動拒絕領取工資,將錢全部用於購買教學設備。

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後來甚至變賣在法國的家族資產,資助了70多名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唯一的要求是:學成後必須回來報效祖國! 他是誰?為何如此無私?

對於自己的身世,他諱莫如深。直到一次意外,他的真實背景才浮出水面。

70年代末,這位高鼻梁、大個子的外國人突然出現在彬縣大佛寺,引起了有關方面的注意。當時國門初開,外國面孔罕見,公安部門立即對他進行了嚴格的身份核查。

“我叫讓·德米爾拜爾,中文名米瑞哲,是西安外國語學院的教授。”

“你為什麼來這裡?”

“我熱愛中國文化!”



這樣的回答未能完全打消疑慮。無奈之下,米瑞哲說出了自己最不願提及的身份:“我的表姐是戴高樂總統的紀要秘書。我對中國人民充滿友好。”

一句話震驚四座。經過核查,人們才得知他的顯赫家世:

他1919年生於法國貴族家庭,祖父是一戰時期法國空軍的締造者,父親是二戰時期的空軍總‘司令。

然而,他對軍事毫無興趣,家人也尊重他的選擇。他考入格勒諾布爾大學,追隨內心攻讀歷史。

二戰爆發打破了他的學術夢。法國卷入戰爭後,他棄筆從戎,投身戰斗。在德國的閃電戰下,法國四十多天便投降,他也淪為戰俘,在法西斯工廠苦熬了四年。

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法國解放,他才重獲自由。戰爭的殘酷讓他更加珍視和平,他重拾夢想,開始環游世界。



25年間,他游歷了五十多個國家,學習語言和風俗。那時他未曾想到,自己最終會被一個遙遠的東方古國深深吸引,並在此度過余生。

非洲,他發現一個奇特現象:雖然西方國家也提供援助,但往往附加苛刻條件。唯獨中國,自身並不富裕,卻為非洲提供了大量無息’貸款和無私援助。



中國人無與倫比的善良深深吸引了我。” 他對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時中國國門未開,他只能先赴香港苦學中文。八年後,1976年,中法簽訂友好交流協議,法國將派遣教師赴華教學。

米瑞哲興奮不已,立即申請,並如願以償,成為西安外國語學院的法語教授,並為自己起了中文名——米瑞哲。

第一堂課就讓他深感震驚,於是他自費引進設備,並主動拒絕工資。


1982年,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拿到國外錄取通知書,卻因貧困不得不放棄。米瑞哲毅然變賣祖產資助這名學生。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華四十多年間,他累計資助了70多名學生出國留學,不立欠條、不簽合同,唯一的要求就是:畢業後必須回國,為祖國效力!



為何如此?源於他對中國文化深沉的愛。

他20多歲起便受結腸炎困擾。年紀漸長後,病情加劇,長期輸液、吃藥效果甚微。沒想到,原本他不甚了解的中醫,幾針下去就緩解了他的腹痛。這令他驚歎不已,從此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並開始幫助中國醫學留學生出國深造。

他說:“這麼優秀的醫學藝術,應該讓全世界了解!” 他省吃儉用,不斷資助學生。

即使剛做大病手術,傷口未愈,他也親自帶著曾為他診治的骨科醫生朱衛民到法國,幫忙辦理復雜手續。朱醫生見他捂著傷口奔波,心疼地勸道:“這事以後再說吧,我們不去了好嗎?”





他卻說:“不要緊,我要為我的孩子們做事,這是應該的。”


米瑞哲終身未婚,將學生和學者們都當作自己的孩子。有人問他為何不結婚,他說:“要是結了婚,我就只能愛小家;而不結婚,我就能愛大家。”



退休後,他不顧年邁,全心投入中國明代史、中醫和智慧的研究。他曾花費六年多時間,完成了一篇23萬字的論文,研究明代陝西地方官吏制度,填補了法國漢學界的空白,在學界引起轟動。

1997年6月18日,米瑞哲以學者身份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證,成為陝西省首位獲此資格的外籍專家。

2015年,他被評為“中國好人”。遺憾的是,同年10月10日,96歲的他安詳離世。直到生命最後,他仍留下光熱,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



有人曾問他,作為法國人,為何如此深愛中國

他動情地說:“我自幼就喜歡中國,來到這裡後,更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善良與熱愛和平。我深深地以成為中國的一份子而驕傲。”

晚年,遠在法國的親人曾呼喚他回國養老,他經過深思熟慮後回答:“中國更需要我,我的根在中國。”



他樂善好施,無私奉獻,但所有善行都從自己牙縫中省出來,他常穿補丁衣服,吃粗茶淡飯,卻擠出了奶和蜜般的奉獻。

米瑞哲的一生,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文化的愛的長征。

他從法蘭西的城堡走來,最終將心扎根於中國的黃土高坡。他用一生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國際主義精神——愛,沒有國界;奉獻,不分種族。

他並非生來就是聖人,只是選擇了將巨大的善意,毫無保留地傾注給了他深愛的第二故鄉。



他讓我們看到,最高貴的貴族,不是源於血脈,而是源於靈魂。

種在心裡的善,終會開出一片繁花。 米瑞哲雖然離開了,但他種下的善良與智慧的種子,早已在無數他曾幫助過的學生心中,枝繁葉茂,繁花似錦。



END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