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陣地》央一首播,高品質年度大劇,正面闡釋文化抗戰的三重意義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9月16日晚間,電視劇《陣地》在央視一套兩集首播,騰訊視頻、愛奇藝、咪咕視頻同步播出。這部電視劇由錢林森編劇,高希希執導,可謂是編劇導演的王炸陣容。劇集更是邀請了馮紹峰、李晨、徐璐、王麗坤、王勁松、張博等多位實力派演員主演。基於目前央一播出的兩集劇情內容來論,這部電視劇已經具備了高品質年度大劇的氣象,它用電視劇畫面影像故事的方式,為觀眾正面闡釋了文化抗戰的三重意義,其收視率,也全平台領跑。




在咱們以往的影視劇作品中,文化抗戰的主題,很少被單獨拿出來做一部影視劇。而在咱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雖然對文化抗戰也有介紹,但終究不夠系統與具體。所以,非中文系、歷史系科班出身的觀眾,對於“文化抗戰”的內容是相對陌生的。在這種情況下,編劇錢林森、導演高希希拿出《陣地》這部作品,則具備影視題材和內容上的開拓價值,歷史和文化真實的再現價值。


我們簡單意義上的想法,“文化抗戰”就是通過文化的方式,宣傳抗日唄!其實,在《陣地》這部電視劇中,展示出來的“文化抗戰”內容,並非這麼簡單。相反,誠如劇作中毛澤東同志所言的,武裝抗戰和文化抗戰,是兩支大軍,缺一不可。我們不妨基於《陣地》已經播出的這兩集內容,來分析一下“文化抗戰的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實現全民族抗戰。


誠如電視劇《陣地》中所呈現的那樣,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於陝北召開瓦窯堡會議,毛澤東同志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為全民族抗戰指明方向。盧溝橋事變之後,日寇更是全面侵華,中國共產黨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全民族抗戰。如何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如何凝聚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思想呢?跟隨《陣地》的劇情,觀眾產生了這個問題,編劇導演也通過劇情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

周恩來同志在李克農與安娥陪同下,在上海秘密會見夏衍,並宣布要在上海創辦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報紙——《救亡日報》,任命剛從日本歸國的郭沫若為社長,夏衍為總編輯,由兩人共同扛起文化抗戰旗幟,將報紙辦成克敵制勝的輿論武器。在這份報紙上,不僅有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等巨匠名流的文章,而且有任素寧這樣的進步青年學生的文章。正是這些文章,在全民當中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全民抗戰做出了貢獻。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