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我32歲,海歸碩士,現已流浪街頭(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趙典在印度一個城市旅行,當地人長得像中國人,趙典加上黑白濾鏡後他們顯得像一家人


他形容自己是孤立、孤獨的。除了家庭環境外,幼兒園和小學讀的寄宿學校、出國後的語言限制也成為他的心病。

寄宿學校奉行軍事化管理,趙典記得一節游泳課上,老師把所有不會游泳的孩子聚到一起,一個個往深水裡扔,等大家掙扎到不行時再拉上去。每逢周日下午開學,家長把趙典送到學校時,他都會逃跑。


去到新西蘭後,由於語言不通,趙典的世界也同樣封閉。剛到那裡時,上課本來是件新鮮事,老師不斷刺激學生接觸新信息,激發學生對世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趙典什麼都聽不懂,只想趕緊把課堂熬過去。那段時間,他唯一期待的事情是與中國同學一起玩游戲。

這些痛苦,趙典從未向父母提及,也沒跟任何朋友傾訴過,大多時候,他都在一個人默默經歷著。

消化孤獨的同時,他的內心變得敏感,渴望更多情感支持。相比起國外的環境,他更能跟中國社會產生連接。

他喜歡汪峰,最愛聽《存在》。有段歌詞是這樣寫的:

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

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

結合MV看,這首歌犀利地表達出社會中彌漫的迷茫和痛楚,但又充滿希望和力量。


汪峰的歌和看社會新聞一樣,趙典收獲共鳴的同時常有種莫名的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的事情。這也成為他後來做心理咨詢和創新教育項目的來由。

趙典渴望親密關系,曾談過9段戀愛。大三那年,他在紐約交換,跟一位美國女孩生下一個女兒。

一開始,對方既不願墮胎也不想撫養,她太年輕,對新生命的到來手足無措。趙典主動提出養育孩子的要求,他把女孩接回家,為生孩子做准備。然而備孕過程中,女孩跟趙典的媽媽產生矛盾,一個人飛回美國生下孩子。

趙典最終與女孩分開,但他的父母給女孩買了一套房子,坐落在她父母的中產街區,她可以免費去住,等孩子上學穩定了,老人能幫忙帶,也有更多感情支持。


如今,趙典的女兒已經10歲。他跟女兒保持線上聯系,線下一兩年見一次,去年帶女兒去川西玩了一周。跟女兒相處時,趙典不會去評判她,而是提供更多正反饋。他希望女兒知道,即便他在遠方,也依然愛她、支持她。

趙典還有個“兒子”,那是朋友送他的30歲生日禮物,一只松鼠玩偶。它“有生命、有思想”,趙典常跟他對話,不論走到哪兒都會帶著它。比起自己離不開玩偶,他更相信“兒子”離不開自己。前幾天,他把玩偶落在酒店,回去發現“兒子”的神情變得失落,“有點分離焦慮”。



松鼠玩偶當然不會說話、沒有表情,趙典承認他的感覺是自我意識的投射。他依然期待著安慰和陪伴,不過比起從前,他不再懼怕孤獨。

比起土撥鼠,他覺得自己更像馬。

“馬在我眼中,比較溫和,它們眼睛裡那種流出來的情感,都是比較柔軟的、溫柔的。馬也不是食肉動物,它對這個世界沒有太多的攻擊性。”

就像馬總在路上一樣,土撥鼠仍願做獨行的理想主義者,他還年輕,他渴望上路。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456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