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員工1年受賄9000多萬,互聯網大廠如何反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名實習生多次大量重復領取餐食,單日最高領取13份。不僅如此,茶水間的零食櫃也常常被他清空,行政團隊放在儲物櫃裡的物資,被他整盒拿走。2025年1—3月,他累計領取餐食154份。


9月4日,字節跳動企業紀律與職業道德委員會發布中國大陸地區2025年3號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披露二季度員工違規處理情況,這起案例率先引發輿論熱議。有人調侃這位實習生是“進貨式”實習,通報稱其行為屬侵占公司資產,已責令這位離職的實習生退回違規所得。

與這起看似奇葩的案例一同公布的,還有更嚴厲的處理:共有100名員工因觸碰公司紅線被辭退,其中18人因涉刑事犯罪、惡意損害公司利益等嚴重情節被實名通報,8人涉嫌刑事犯罪已移交司法機關,同步行業聯盟並取消期權。


近年來,互聯網大廠持續反腐。近幾個月,B站、京東、餓了麼、完美世界等公司陸續公布員工的職務犯罪行為,騰訊阿裡巴巴、字節跳動等也在近一兩年陸續公開通報員工商業賄賂、職位侵占等舞弊行為。

今年5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發布的《互聯網企業內部人員貪腐犯罪案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0年至2024年,海澱區人民法院共審理涉互聯網企業內部人員貪腐犯罪案件127件,涉案金額超3億元,其中七成以上發生在互聯網大廠,案件罪名包括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

為什麼互聯網大廠內部腐敗問題在近些年愈發突出?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趙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傳統個體戶或小微企業中,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重合,員工是為了企業的利益工作,挖公司牆腳的情況並不多。但是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管理層級變多,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脫節,這時候就容易滋生內部腐敗。

因此,互聯網大廠如何反腐,也成為大廠的必答題。




本文圖/視覺中國

“平台軟權力”腐敗


賬戶封禁和解封、熱搜置頂、加V認證、流量傾斜、文章撈回……這些看似虛擬的操作,被互聯網行業稱為“平台軟權力”。根據白皮書的定義,“平台軟權力”是互聯網公司員工在網絡空間裡的准公權力,127起案件中,有39起案件涉及員工濫用“平台軟權力”牟利,涉案金額超過6700萬元。

趙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種權力並不直接涉及資金、設備或人事等傳統資源,但在互聯網空間極具商業價值,易於變現。

海澱區人民法院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例:郭某作為一家短視頻平台的主播運營人員,負責平台賬戶的直播管理、賬號維護等。2021—2022年,他利用管理主播的便利條件,為其管理的多名主播提供快速解封、快速加“白名單”等幫助,並向4名主播索要或收受錢款共計300萬元,用於購房、購車、網絡游戲、日常消費等。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昕棟用“小官巨貪”來形容互聯網公司這樣的貪腐現象。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比於傳統企業,互聯網公司的管理方式更加扁平化,在快速擴張中大量下放權力。如果缺乏監督,這種短鏈路的決策就可能給基層員工創造尋租空間,尤其在關鍵業務部門,會出現“小官巨貪”現象。

吳昕棟進一步表示,“平台軟權力”腐敗通常跟數據、算法、流量等互聯網平台的虛擬資源掛鉤,它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因為有穩定的流通渠道和變現規則,被賦予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