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2025年 2nm芯片為何集體"跳票"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也就是說,即便蘋果這樣的大客戶在2024年底完成A20芯片的流片和測試,也要等到今年6月份才能投片量產,無法趕上iPhone 17的備貨節奏,畢竟富士康的組裝線也要跑起來。


良率也是手機廠商今年不追2nm的另一個因素,只是這個影響不及量產節奏的因素大,且不同fabless敏感程度也有差異。

3nm節點上,早期良率僅有60%左右,後期N3E和N3P才逐步爬坡至80%以上,2nm這個節點上同樣會走一遍這樣的過程。


“(2nm)產品導入的良率可能都超過了70%,慢慢爬升,明年到80%的水平。”前述業內人士預估。

早期良率低,價格也相對高,那些對價格敏感的客戶就會將量產規劃在良率爬升後,並且采用“晶圓交付”(wafer buy)的模式,否則量產越多虧損就越多,但價格因素不是絕對的攔路虎。

以蘋果為例,其與台積電簽訂的是“成品交付”(finished goods buy)協議,只為良品芯片付款,只要不是極低的良率,價格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但在這個問題上,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有另外一種看法,他認為蘋果雖然采購成品芯片,但采購成本實際上已經將不良芯片的成本包含在內。

“最好的證據是,新款 iPhone 使用的新處理器的成本每年都會大幅增加,今年的A17也不例外。”郭明錤說。

03 晶圓代工戰爭

海外晶圓廠目前都在攻關2nm量產,但在節點命名上略有差異,包括N2、20A、SF2、2nm等等,但各家“默契”地采用了全新的GAA晶體管架構,並在後續迭代上不約而同地規劃采用背面供電技術。

額外說一句:背面供電可以將電源連線和信號連線分開,轉移至集成電路背面,降低電阻,提升晶體管密度,提高性能。


量產節奏上,三星、台積電等基本都在按時間表推進,反而原本最激進的英特爾,計劃2024年底就開放2nm產能,但由於技術挑戰、管理層變動等多重因素,最終取消了2nm(20A)工藝,18A(1.8nm)短期內不接外部新單,全力沖刺14A(1.4nm)工藝。

具體的產能方面,據TrendForce透露,明年台積電預計有四座2nm晶圓廠滿負荷運轉,總月產能將達到6萬片晶圓。



前述業內人士則表示,“新竹科學園的Fab 20月產能至少6萬片,高雄的Fab 22預計月產能3萬片,明年2nm月產能至少9萬片-12萬片。”


而關於三星的產能,4月份TrendForce曾援引首爾經濟日報(SEDaily)的數據,稱其2nm的月產能為7000片晶圓。

2025年是2nm開產能的關鍵點,但這場晶圓代工戰爭可以往前倒推數年。

2021年10月,三星就在年度代工大會上宣布啟動2nm研發,並公布了相關的時間表、技術路線,而台積電更早,2019年6月就對外官宣進入研發階段,其曾在全球技術論壇上透露,計劃建立一條全新的2nm研發線,投入超過8000名工程師。

整體看,主流晶圓廠2nm節點的研發用時在4-6年之間。在這一階段,晶圓廠每年在研發上的資本開支普遍超過10億美元,台積電更是在2022年沖到了36億美元。

巨額的研發投入不僅體現在技術方案上,也體現在研發設備的爭搶之上,最典型的就是對ASML高數值孔徑(High NA)EUV的爭搶。

2022年,三星通過李在镕訪問ASML,意圖爭奪先進光刻機設備,但最終全球首台單價接近4億美元的高數值孔徑EUV於2023年底被英特爾拿下,2024年英特爾再度接收了一台同型號光刻機。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