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上海的變化令外國記者撰文直呼意外:驚人的進步!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時間9月19日,澳大利亞媒體人賈斯汀.科斯蒂根(Justine Costigan)在該國媒體《悉尼先驅晨報》的旅游版上撰文,稱贊了上海在過去10多年來在城市治理上取得的驚人進步。


在文章的開篇部分,來上海旅游的科斯蒂根,便通過她在森林繁茂的城市公園的所見所聞,以及附近每2-3分鍾一趟的地鐵,生動地展現了上海美麗的市容、幹淨的空氣和便捷的交通。

“低污染、交通順暢、公共交通便捷,還有幹淨安靜且適合步行的城市街道:我正身處上海的核心區域,卻完全沒有感受到這座超大城市本應有的喧囂、污染與那種普遍的緊湊感,”科斯蒂根寫道。




上海采取的一系列令這座城市出現驚人變化的環保措施中,科斯蒂根認為電動汽車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她說,這一切其實是令她感到意外的。因為在全世界那些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中,除了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其他城市大多會因為人口過多而存在諸如污染等影響宜居感受的問題,而上海也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


“要是你沒關注過這裡的變化,或許會輕易以為一切和過去都沒什麼不同。但自 2013 年起,上海已采取重大舉措治理污染:關停或遷移發電廠與工廠、推廣使用電動汽車,城市地鐵網絡規模也幾乎翻倍,如今每日客流量接近 1400 萬人次”,科斯蒂根寫道。

列出的一項來自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中國政府剛開始通過一系列政策推動公交車、出租車和私家車向電動車過渡時,其全年的銷量只有不到500輛,而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600萬輛。同時,自行車這一“曾是中國工業相對落後時期的交通符號”,如今也成為了流行的綠色出行選擇。


科斯蒂根認為,這給上海的空氣質量與宜居性帶來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在為期一周的上海之行中,科斯蒂根還表示她在當地多個歷史街區和熱門地標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為清潔和綠色的城市空間而投入的力量。在她看來,這些投入不僅極大程度消除了污染,還令上海的一些歷史地標散發出了更為迷人的魅力。

“十年前,上海還是一座交通擁堵、污染喧囂且節奏緊繃的特大城市。如今,在我探訪的城區裡,這些問題已不復存在”,她寫道,“基礎設施或許不是什麼熱門旅行話題,但上海的這些變化,已將其打造成一座令人愉悅的旅游城市。”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