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糖尿病: 2.12億患者!印度被糖尿病"吞沒"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全球每4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個印度人,曾被視為“富貴病”的2型糖尿病,如今已跨越階層與年齡,席卷整個印度社會。2023年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印度糖尿病患者總數高達2.12億,占全球病例的四分之一。這個數字(包括確診與未確診者)較1990年暴漲八倍,甚至可能已超過中美兩國患者總和。


印度的糖尿病蔓延速度之快徹底顛覆了專家此前所有的預測模型,科學家們正努力尋找這場糖尿病危機的根源。

專家指出,飲食習慣劇變、快速城市化、乃至數百年印度低糖環境下形成的基因易感性,催生了糖尿病激增的環境。他們警告,在這個全球人口第一大國控制糖尿病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並可能長期拖累印度的發展進程。


糖尿病,本質是血糖失控,當人體血糖水平過高且無法有效調節時就會引發糖尿病1型多屬先天免疫疾病,患者體內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占全球病例95%的2型糖尿病多為後天形成,其成因為胰腺過度工作,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機體產生抵抗,其形成原因與後天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確診糖尿病,意味著人生徹底改變:平均壽命縮短7年。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印度,後果尤為慘重——持續高血糖可導致截肢、失明、心臓病、腎衰竭,每年全球約160萬人因此喪生。如今,印度甚至出現20多歲青年、青少年因糖尿病截肢的案例。



專家認為,印度人的基因構成是重要誘因。南亞裔人群患病風險比其他族裔高4-6倍,且即使在體重較輕時也可能發病。關鍵原因在於脂肪儲存方式:


南亞人更容易在腹部堆積脂肪(即“內臓脂肪”),這種包裹肝臓和胰腺的脂肪會加劇胰島素抵抗,大幅提升患病風險。



最新全國家庭健康調查顯示,印度40%女性和12%男性存在腹部肥胖。這意味著,即便體重正常,他們也更早面臨糖尿病威脅。


為什麼南亞人更容易“藏脂於腹”?最主流的理論追溯到幾個世紀前的頻繁饑荒。由於季風降雨、長期幹旱以及殖民時期糧食外運政策,世代印度人不得不適應更容易儲存脂肪的生存機制——這在饑荒年代是生存優勢,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卻成為健康隱患。

埃克塞特大學代謝疾病專家大衛·斯特蘭教授解釋:“如今導致糖尿病的基因,實際上是當年抵御饑荒的保護基因。如果能快速增重、超量進食並儲存脂肪,生存幾率就會大大提高。”

自1990年代以來,印度糖尿病患者數量增加了200%。這三十年印度飲食文化的顛覆性改變,是危機的重要推手。

盡管印度仍被許多人視為“素食大國”,但現實早已改變。西方快餐文化大舉進入,超加工食品銷量年均增長13%。甜餅幹單一品類,就占超加工食品市場的43%以上。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7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