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60岁父母"炒币",掏空多少中产家庭?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纵使这种信息在你我听起来有点荒诞,但中老年群体出了名地相信一切离谱信息,唯独不相信子女。


他们相信苹果手机收消息有延迟,是因为美国人先要看一遍;

相信手里各路“专家”说的,喝了瓶装矿泉水容易不孕不育。


这么看下来,同一批人通过派友群里的大量信息,坚信用手机挖矿能发财也不稀奇。



“Pi币能发财”意识至此成功埋下,毕竟前期挖矿也不用花钱,每天需要做的只有动动发财的小手点点手机。

剩下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静静等待Pi币可以兑换成现金的那一天。

时间越长,Pi币在中老年人心中就越接近无本万利的潜力股,很多人甚至会准备上几部手机昼夜颠倒式挖矿。

在这种氛围中不用浸染多久,就足够打动一个新入圈的老年派友,完成第一轮洗脑。




由于各个地区大大小小交流群、俱乐部数量众多杂乱,关于一Pi币究竟值多少钱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据各路不可靠信息,有人说一Pi价值百万、千万美元上不封顶,有人说一Pi能在海边买套别墅。


信息的极度纷杂,会逐渐推动中老年学习Pi币的相关知识,尝试自我求证。



中度中毒的派友们,开始每天戴着老花镜听课、做笔记、研究金融知识,研究什么是“区块链”“生态”“交易”“赋能”。

学习如何更快挖矿、升级算力、获得更多Pi币的过程,相当于中老年群体人生的第二次知识大爆炸。

大家在长达几年漫长自学生涯中,完成了第二次自我洗脑。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