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制藥業巨頭諾和諾德 犯下不可思議的低級錯誤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沈榮欽:丹麥的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是全球前幾名的制藥業巨頭,說起來其成為制藥巨頭,和其最出名的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有關。這是一種胰高血糖素樣勝肽-1(GLP-1)受體激動劑,對於治療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症十分有效,被不少糖尿病和肥胖症病人視為救星,為諾和諾德賺進大筆財富。例如根據司美格魯肽制成的兩款藥中,治療糖尿病的注射藥劑Ozempic,2024年的銷售額約為170億美元,而另一款治療肥胖症的姊妹藥Wegovy,銷售額也達到80億美元。


司美格魯肽是諾和諾德最有價值的研發資產,最早是從分析美國毒蜥 (Gila monster)的毒液中發現的,經過長久研究後,研究人員可以在實驗室中合成相關的化學物質,用以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因為可以抑制食欲,成為很多人眼中的減肥聖品,被其他藥廠視之為“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過去幾年因為Ozempic 和 Wegovy受到市場狂熱追捧,不僅為諾和諾德帶來了巨額利潤,股價漲了數倍,成為制藥巨頭,甚至影響了丹麥的貨幣和利率

眾所周知,研發新藥的成本驚人,而且近年的風險越來越高,研發一個新藥的花費已經增加到超過10億美元,如果加上失敗案例的分攤,實際成本有時可能加倍。不僅如此,新藥研發耗費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從實驗室研發到新藥上市,通常要經過10-15年的時間,更何況絕大多數的研發的新藥都無法上市。


在這樣钜額、長時間的投資下,專利對於藥廠十分重要。就像司美格魯肽的例子,一個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藥,有時甚至可以決定大藥廠的興衰。為了收回龐大且耗時的研發投資,大藥廠必須在專利期間,盡可能回收、獲利,否則等到專利到期,就會有一大堆仿制的學名藥進入市場打價格戰,讓大藥廠無利可圖。大藥廠雖然善於在智慧財產權保障完善的體制下運作,但是運作成本較高,學名藥廠商專精於破壞專利保護的奇襲策略,比大廠更具彈性。



不難想見諾和諾德會如何保護司美格魯肽的專利。仿制廠商不僅不需要付出天價的研發費用,而且可以搭原藥廠的便車,在行銷、廣告、促銷等方面節省大量成本。因此諾和諾德對於涉嫌侵犯司美格魯肽專利的藥廠絕不手軟,專利期間控告大量藥廠,同時也與Mylan Pharmaceuticals等藥廠達成和解,獲得賠償。

藥廠通常會在全球主要國家申請專利,以免讓其他藥廠有機可趁。因為各國審核藥品專利的機構作業程序與規定不同,專利到期時間也可能存在差異。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諾和諾德最重要的司美格魯肽在美國專利預計於2031年12月到期;但是在相鄰的加拿大,卻將於2026年1月到期,比美國早了6年。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加拿大專利這麼早到期,並不是因為專利主管機關或智慧財產權法律的不同,而是源自諾和諾德的一個低級失誤。為了這個錯誤,諾和諾德可能因此付出一千萬倍的代價!



Richard Saynor是一家名叫Sandoz的藥廠CEO,根據知名期刊《Science》揭露,Sandoz是准備在司美格魯肽專利失效後進入加拿大的學名藥廠商,所以他們緊密地追蹤諾和諾德的專利。他在受訪時指出,他借由一位加拿大教授登入了加拿大專利資料庫,發現諾和諾德雖然在加拿大為司美格魯肽申請了專利,但是其中有一封信件,是諾和諾德的律師要求退還已支付的 2017 年維護費 250 加元(185 美元),因為該公司需要更多時間來考慮是否支付這筆費用。

諾和諾德最後一次繳交年費是在2018年。2019年,加拿大智慧財產局寄給諾和諾德一封信,表示該公司“未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前收到上述專利所賦予權利的應付維護費”。當時年費(250加元)加滯納金(200加元)的費用是450加元,並有一年的寬限期來彌補。但是不知為何,諾和諾德從未繳交這筆費用,於是他們的專利在加拿大失效了。而且正如加拿大當局提醒他們的那樣,“專利一旦失效就無法恢復”。

真是令人尷尬的錯誤。僅為了區區年費,諾和諾德就喪失了他們最寶貴的司美格魯肽在加拿大的專利,損失了數十億美元!諾和諾德對此諱莫如深,一方面否認錯誤,另一方面又承認加拿大專利即將到期,也不肯透露是否進行內部檢討,所以外界無從得知諾和諾德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會犯下這樣低級的錯誤。

加拿大市場代表的可不只加拿大。加拿大是司美格魯肽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光是2024 年加拿大零售藥局的 Ozempic 銷售額就超過 25 億加元,是其他任何藥物銷售額的兩倍多。很明顯,以加拿大4,100萬的人口,不太可能對二型糖尿病藥品有這麼大的需求,其中應該不少都是“跨境需求”。

高昂的價格一直是限制司美格魯肽相關藥品市場的因素。事實上,因為司美格魯肽相關產品的定價太高,諾和諾德的前執行長還曾被叫去美國國會參加聽證會,解釋藥廠的訂價策略。等到明年加拿大專利到期後,學名藥的價格可能比美國售價低了七成,可以想見對美國病人具有多大的吸引力。


美國邊境的年長者一直流行到加拿大的“購藥之旅”,因為加拿大的藥品比美國便宜很多,年長的美國人發現即使加上旅費,跨境到加拿大購藥的總成本更低。因此雖然美國的專利要等到2031年12月才會到期,但是明年起加拿大百花爭鳴的學名藥,即使在灰色市場,也足夠打亂美國司美格魯肽市場的一池春水了,更不用說加拿大的境外市場可能不只美國

中國是另一個將因為司美格魯肽專利獲利的國家。Ozempic於2021年在中國獲得專利,並將於2026年到期。據哥倫比亞大學的Grace Lee表示,目前至少有15家中國藥廠正在全力測試開發60種相關學名藥,其中11種候選藥物已經處於最終臨床試驗階段。聯邦制藥、石藥集團和華東醫藥等大型藥廠預計將在2026年至2027年之間推出學名藥,只要專利大限一到,就會立刻蜂擁而上,畢竟中國肥胖人口比率雖然不及北美,但是對減肥有需求的人也不少。九源基因更是聲稱已經開發中療效與Ozempic相當的藥品,雖然大概也是會在專利到期後才會上市。

這個錯誤將嚴重打擊到諾和諾德獲利,其實該公司最近才表示,面對日益高漲的競爭,將大裁員9,000人,以降低成本。

無論原因為何,犯錯已經是既成事實,諾和諾德可以追究企業內部失職人員與檢討作業程序,避免未來在其他市場犯下同樣的錯誤。但是既然過錯已經釀成,諾和諾德還有什麼事情可做,彌補已經犯下的錯誤?

首先要知道的是,大藥廠並非對於學名藥廠的競爭毫無招架之力,更精確的說法是,兩類公司面對不同的成本與市場結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如前所述,學名藥廠商在研發、廣告、行銷與促銷的成本,因為搭了便車,所以都遠低於大藥廠,雖然是搭了大藥廠的便車,但是他們強調自己對於社會亦有重大貢獻,例如根據統計,美國處方藥中的學名藥占了九成,但是僅占不到兩成的美國藥品總支出,為病人、醫院與保險公司節省下大筆經費,以此為學名藥廠商存在的正當性辯護。






大藥廠為了能夠盡快在專利期限內收回高昂的研發與行銷等費用,會根據每種藥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新藥上市階段會細分市場,對醫生采取密集的行銷,然後找出並瞄准那些可能成為醫生處方的早期采用者。成長期擴大市場、增加認知價值與促進品牌忠誠度。成熟期除了鞏固既有市場,還可能會延伸產品線至新的客戶群,因此藥廠推出改良配方或是新藥必須慎選時機進入,以彌補激烈競爭而失去的收益。

當然藥品的定價始終存在爭議。專利意味壟斷,藥廠的定價往往和成本的關聯有限,而更依賴於病人願意付出多少(willingness to pay),但是當一個人生命危險時,這名病人願意為了救命付出多少?如果不是急性重症,慢性病的患者可能一生都需要用藥,這也是為何大藥廠的定價經常引人詬病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仿制的學名藥廠經常被視為健康的藥品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學名藥廠商對價格的破壞,往往也能吸引更多的客戶。雖然很多人對諾和諾德的減肥藥品趨之若鶩,但是因為價格高昂,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負擔。在諾和諾德犯下的低級錯誤後,已經有四家公司預計在2026年於加拿大專利到期後,立刻推出司美格魯肽的學名藥,預計將吸引更多人使用。進軍加拿大學名藥市場者包括諾和諾德的合作伙伴Hims & Hers Health,他們已經向加拿大當局提出學名藥審核,並對外表示將展示“低價高效的減肥藥品”,諾和諾德隨後解除了與Hims & Hers Health的合作。

大藥廠並非只能坐視專利到期,等待學名藥廠商一擁而上,也有些策略用來應對這種情形,例如長青(evergreening)策略就是用來延長壟斷力的方式。隨著新藥研發的費用與時間增加,大藥廠往往覺得專利期間不足以獲得足夠的報酬,有些大藥廠會在原專利快要到期時,用改良方式申請次級專利(secondary patent),例如對其配方、制造過程或是新的醫療用途申請專利,從而達成實質延展原專利壟斷的效果。

事實上,生產Ozempic的制造過程十分復雜,其生物制劑與傳統的小分子藥物有著根本的差異,將之做成注射藥劑並不容易。即使沒有專利,諾和諾德依舊可以借由復雜的生產過程作為進入障礙,來減少競爭。其實不只諾和諾德,禮來藥廠較晚推出治療糖尿病的Mounjaro,也對肥胖症有效。而禮來自2020年以來光是在制造基礎建設就已投資240億美元,目的就是在構建較高的進入門檻。

缺乏專利保障大幅限縮諾和諾德的策略空間,而這正是傳統大藥廠擅長的地方。不過諾和諾德不是完全無計可施,除了長青策略之外,還是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利用不斷推陳出新來保持領先地位,例如重新改良配方或改變劑量,推出所謂“新藥”以維持市場領先優勢。

這原本是大藥廠在專利到期前,透過綿密的專利布局,讓學名藥廠商難以跨越各種專利地雷,但是如果運用巧妙的話,一樣可以在專利到期後,采行類似的做法。例如諾和諾德可以擴充產品線,發展出在為患者提供改進的藥物。大藥廠可以透過行銷團隊,試圖說服處方醫生在原廠藥專利到期前,以專用及更低價格為由,讓病患轉用新的低價產品。這樣有助於大藥廠減少被競爭對手搶占的市場占有率,降低醫生對學名藥的注意力,進而提高進入障礙,這些都是諾和諾德在無計可施中,可以亡羊補牢的方式。

※作者為作家,INSEAD 博士。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