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語文課本裡那些"已刪節"藏著什麼秘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熟讀本文並背誦……”每每學到新的文章,總要先看看課後題,當這幾個字出現在眼前時,總有一種“吾命休矣”的感覺湧上心頭。




被語文課後題支配的記憶還歷歷在目,但讓你“備受折磨”的語文課文到底是不是“原來的配方”呢?


五月底,有位B站up主發出一則名為《那些語文課本裡的“已刪節”》的視頻。七百多萬觀看量,六萬多條彈幕,引發了大量討論,也將語文課文刪改的話題再次擺上了“辯論台”。



那麼,語文課本到底是如何刪改的呢?視頻中著重說到了以下幾點:

在《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中,編者把他們認為的不文明用語“禿瓢兒”換成了“頭”。



在課文《口技》中,其原文:“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

編者便是刪去了“搖其夫語猥褻事……戛戛”這段有關“性”的描寫。





在《風箏》這篇文章裡編者將“偷偷地撕了作業本兒”改成“再找來幾張紙”進行了替換,因為“偷偷撕作業本兒”可能會錯誤引導青少年行為。



其實除了視頻中提到的以外還有很多課文也進行了刪改,如林海音的《竊讀記》。小學課文的結尾是“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到這裡便戛然而止。

原文被刪去的真正結尾是“但是今天我發現這句話還不夠用,它應當這麼說:‘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裡長大的!’”



“更是在愛裡長大的”一句,包含了林海音成年後對兒時那句話的新的理解。

刪除這句話,或許是編者考慮到了小學生的文學水平暫不足以理解行文之間的視角切換,他們的閱歷也難以對這句話產生共鳴,所以直接讓課文全篇保持小孩的敘述口吻。

魯迅先生的作品《社戲》入選了全國多個版本的語文課本,但這些課本也都不約而同地刪去了大部分編者認為不適合學生學習的一大截戲曲內容。



CDT 檔案卡

標題:語文課本裡那些“已刪節”藏著什麼秘密?

作者:王佳文、蔡曉璐

發表日期:2021.7.29

來源:微信公眾號“我從新疆來”

主題歸類:教科書

CDS收藏:話語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其實在不斷的發展中,語文教科書收錄的課文早就經歷了多次的刪改。



據《語文天地2018年05期》上作者刊登的文章數據來看,初中六冊《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語文實驗教科書》中明確指明被刪節過的課文共有25篇,而這25篇課文數量更是接近一冊教科書的課文篇目數。

而在2019年,全國小學語文教材全部一次性更換為統編教材的同時,初中課本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整個初中課本都沒有《陳涉世家》了。”



有網友發現,最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刪除了幾代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



對於《陳涉世家》的刪除,人教社回應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復,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已詳細介紹了史實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僅是《陳涉世家》,最新版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詩聖”杜甫的名篇《石壕吏》也被從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刪除。





有分析認為,《石壕吏》描寫的霸道官吏或許會讓學生心理上感覺不適。

其余如《楊修之死》(三國演義節選)《香菱學詩》(紅樓夢節選)《小聖施威降大聖》(西游記節選)等,新教材也均不再收錄。



就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雷鋒日記》《草船借箭》《曹沖稱象》《爬山虎的腳》、《司馬光》等這些“暴露年紀”的課文也早就變成了現在小學生們體會不到的“童年回憶”!





語文教科書為什麼修改?

這樣看來,語文課文被刪改的地方確實很多,那麼語文教科書選編工作者為什麼一定要刪改這些內容呢?

關於語文課文的刪改,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作家的文章選作課文 , 看來沒有不需要修改的。”





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也認為,有一些文章不適合小學語文課本,應該被修改 。

學習語文課程的是學生,學生都是年齡尚小的孩子。


正在學習階段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理解水平有限,並且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刪減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有助於學生們的學習,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畢竟,作品是作者的自我表達,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作為受眾的學生的特殊情況。

作家創作文章並不是專門為學生學習創作的,所以選編進語文課本時必須要進行適當的修改。

而這適當的修改,在語文課程標准中便有一些說明——對中小學生的語文教育應該盡量做到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因此,一些有可能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就必須得刪去,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一篇語文課文《丑小鴨》。



對比原文,小學課本的《丑小鴨》明顯刪改了大量篇幅,只留有300多字。刪去的大部分是“丑小鴨”蛻變成天鵝前的曲折經歷。



除此之外,很多語言也被改動,如“大家都叫它‘丑小鴨’”,原文為“丑八怪”;





“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它”,原文中“小姑娘”應為女傭。



這些詞匯的改寫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小學生對不文明用語和帶有階級色彩詞匯的接收。

還有一些語文課文的刪改是修減繁瑣的語句,如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

蕭紅的這篇文章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那段與祖父的童年回憶也是無比幸福的。



這篇文章是以孩童視角來寫的,語言就難免帶著稚氣和兒童的想象力。




刪改後的文章主要刪去了一些多余的“了”“的”和一些重復用字,原文的一些詞匯和句式也被修改。



“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改成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

原文中“拍一拍”應指“拍一拍大樹”,改動後變成了“拍一拍手”,“叫一叫”改為了“叫一兩聲”。





最後一句“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也被改為“好像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



刪改過後的文章語言變得更加規范,也更加適合學生學習

不僅如此,上文提到的《司馬光》等課文的刪除,也是為了避免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不利的影響,如《司馬光》中砸缸的危險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學生的競相模仿。



另外,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學生也並非是完全被動的狀態,他們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想法對課文進行理解。

因為閱讀是讀者和文本進行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意義的產生。

同時由於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個體差異,與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相比,二者之間的對話交流具有間接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完全順應文本意義,或認同,或沖突,有正解,有誤解。

如在《丑小鴨》這一篇課文中“大家都叫它‘丑小鴨’”,原文為“丑八怪”,寫者無意,但作為讀者的小學生來說“丑八怪”很有可能成為他們口中的“口頭禪”甚至是給同學起的“綽號”。

但另一方面,語文課本的刪改仍存在一些爭議。

清華大學的王文湛教授曾表示,目前的小學課本刪除了中國從古至今流傳的精華,而且吸收了國外的糟粕,這樣的方式有些跑偏。

如《雷鋒日記》《黃繼光》《劉胡蘭》等英雄文章從小學語文課本中刪除,而取代這些文章的是一篇無從考證的小故事《愛迪生救媽媽》。



刪除這些英雄文章,或許是編者考慮到了英雄壯烈犧牲的慘烈場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

但英雄“犧牲小我為大我”的奉獻精神也正是學生應該學習的。

所以對於語文課文到底為什麼刪改、怎樣刪改,還是需要仔細考量,做到最適合學生學習





寫在最後



其實對於某些課文,如果擔心影響學生,又希望學生深入學習,也可以分階段多次選編進語文課本。

如上文所舉《丑小鴨》這篇課文,在初一下冊的課文中又重新被選入課本。白居易名作《賣炭翁》也重新被選入教科書,放置於八年級下冊(第24課)。



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相比小學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之前刪改的部分也都再次加入了回來。

總之,雖然開頭提到的b站熱門視頻受到了一些爭議,但視頻本身提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究竟語文課文怎樣地刪改,才算是有意義的刪改?才算是適合學生們學習的刪改?

語文課文的選編刪改,這個問題本身就值得我們反復思考,不斷探究,共同尋求一種最合適的方法。

但無論怎樣刪改,有意義的、適合學生們學習的刪改才是最完美的,也是對語文學科最大的尊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