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太过阴郁、太过讽刺" 鲁迅真的会带坏青少年吗?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黑噪音|鲁迅真的会带坏青少年吗?


最近看到又有一些人跳出来说,鲁迅的作品“太过阴郁、太过讽刺,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从鲁迅一些文章被“踢出”教材,这种争议就始终没有停止。


于是,一个略显荒诞的问题就再次被摆上了桌面:鲁迅会带坏青少年吗?

对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我建议他们也同时发问:

李白会不会让学生染上酗酒习惯?

屈原会不会带坏孩子跳江?

不过话说回来,鲁迅这个问题放在当下,看似倒真有几分合理性——毕竟,现在人们都觉得青少年更需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正能量”,而不是冷冰冰的现实主义批判。

既然发明了“正能量”这个词,似乎鲁迅必然会被归到“负能量”那边去。顺理成章地,鲁迅似乎就是会带坏青少年。

不过我在此想唱唱反调:如果哪个青少年被鲁迅会带坏了,反倒说明那个青少年有救。



鲁迅写的是什么?《狂人日记》批判的是传统文化糟粕如何泯灭了人性,《阿Q正传》剖开了国民劣根性,《药》里用人血馒头讽刺那些“麻木看客”……

在有的人看来,这些文字的确阴森恐怖,会让孩子们失去生活的信心。

不过我也想问一句:难道青少年的生活本来是阳光普照的?每天面对着从早上6点排到晚上11点的严格作息表,面对着无穷无尽的课业压力,毕业以后还要面对高房价、低工资、职场打压、996的夹击,难道看几篇鲁迅,才算“被带坏”?


拜托了,他们所面对的压抑环境,可不是看点“正能量鸡汤”就能被改变的。

恰恰相反,如果青少年真的能看懂鲁迅,并且愤怒地说一句:“原来我们的困境早就被人写过”,那说明他们的心还没彻底钝化——这才是真正的“阳光”。

更何况,鲁迅还写了那么多真正的“正能量”文章: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到“我只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北京通信》)。

以上哪句,不是炽烈的、充满生命力的、毫不虚伪做作的“正能量”?

其实,鲁迅带坏的不是青少年,而是社会希望他们“听话”的那部分灵魂。


真正会带坏青少年的,不是鲁迅,反而是那些假的“正能量”。

一些人整天有精力去质疑鲁迅,还不如多质疑质疑现在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劣质文化产品和价值取向。

相比之下,鲁迅的作品虽然刺耳,但至少真实。

真实从来不会带坏人,谎言才会。

当然,青少年成长需要温柔的梦,但也总得有人告诉他们,梦醒之后,现实还有刀光剑影。鲁迅就是这把刀,他不会让你沉溺于幻想,他会让你睁开眼睛,看见周围的荒谬。

只有看穿了荒谬,才能达到“绝望之谓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而不是一直做温室里的花朵,听各种各样美妙的言辞,进入社会以后却被连续毒打,这时候如梦方醒但已经晚了。

读鲁迅,当然疼,但疼才是清醒的证明。怕疼的人说鲁迅会带坏孩子,其实是怕孩子太早看穿世界的真相。

说白了,大人们并不是真的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而是怕他们读过鲁迅之后拥有自由意志,从而不再听话。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