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英國: 作為前英國留子,為什麼我再也不願意回到英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曼大宿舍外的風景


2. 身份與歸屬感(Identity and Belonging)的困惑

其次,英國的社交環境極大地加劇了我在身份與歸屬感上的困惑。英國社會,尤其是英格蘭,以其 “禮貌的疏離” (Polite Alienation)而著稱。人們恪守社交禮儀,“Sorry”和“Thank you”掛在嘴邊,但這層禮貌更像是一堵無形的牆,有效地阻止了關系的進一步深入。


記得我剛來英國的第一個月,還會積極參加學校裡的各種活動。好幾次和別人聊得很嗨,甚至口頭上約好了以後一起逛街。但是在活動結束後,當我主動去加他們的Facebook好友,有一半人最後都沒有接受我的好友請求,還有很多人找借口說自己忙,沒時間去逛街喝下午茶。

也就是在那時,我意識到,大多數英國人對中國人並沒有感到多新鮮好奇。




赫爾大學的白人飯

這種表面友好實則難以融入的體系,使得社會呈現出一種 “高度原子化” (High Atomization)的特征。每個人都是一個自洽的原子,保持著安全的距離。對於留學生而言,這意味著數年的生活可能依然浮於表面。我們很難真正進入本地人的社交圈層,無法分享他們的文化記憶與家庭紐帶。那種深層次的、基於共同文化基因的歸屬感,於我們而言是缺席的。當“英倫情”呼喚的是一種根植於土地的認同感時,我卻始終感覺自己是一個被禮貌對待的“他者”,一個永恒的旁觀者。這種身份上的隔閡,甚至偶爾遭遇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那種無意卻傷人的基於種族或出身的偏見——都不斷提醒著我:這裡或許是一座有著不錯風景的客棧,但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家園。




3. 個人的磁場與氣質的“水土不服”

最後,拋開宏大的敘事與社會的隔閡,最根本的原因或許在於一種個人氣場與環境的不契合。英國的基調,如同其天氣一般,常常是陰郁和克制的,那種似有似無的傲慢與疏離,將我拒之門外。即使我在宿舍裡點滿了“氛圍感”小蠟燭,也還是孤獨極了,我的心無所適從,感受不到一絲溫暖。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