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辉达的困境:中国反垄断这张"牌"可能怎麽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全球领先芯片设计商英伟达(Nvidia,辉达)正陷入中美科技战漩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监管机构近日指控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并据报勒令多家科技巨头停止采购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人工智能(AI) 芯片。 此举不仅反映商业考量,也凸显中美争夺AI领域主导地位的激烈角力。

专家指出,中国的《反垄断法》具有高度灵活性,如何运用该法,将影响英伟达的未来,也预示着中美两国关系的走向。

英伟达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在人工智能革命中举足轻重,而该领域正是中美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此前英伟达曾被禁止向中国出售其最先进的芯片,但特朗普在7月推翻了禁令。今年8月,英伟达在一项罕见交易中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其中国收入的15%,以获得对华出口许可。

“敏感时刻”启动调查

9月15日,中国发布通知称,英伟达违反中国的《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将对其展开进一步调查。 这并非中国首次根据该法指控英伟达——去年年底,中国就已指出英伟达“涉嫌违法”,这次则是在“初步调查”后确认。

中国监管机构此前曾对英伟达2020年收购以色列-美国网路供应商“迈络思科技”(Mellanox Technologies)的交易表示担忧。 这起交易当初经过了漫长的审批程式,中途甚至撤回再申报,最终才获批准。

时隔六个月,中国高调宣布将进一步展开调查,其时间点格外引人关注。

9月15日恰逢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正带领代表团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等人磋商。

就在中美会谈的前几天,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23家中国公司新增列入贸易限制清单。 中国随后表示,将就美方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在此背景下,针对英伟达的反垄断消息普遍被视作为中国增加谈判筹码。

“在‘敏感时刻’启动调查,显示中国并非美国贸易政策的被动接受者。” ,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澳中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张越(Marina Yue Zhang)对BBC中文指出。

北京对英伟达的指控,是利用国内监管工具在国际争端中争取筹码的典型案例”,她说, “透过锁定一家既具经济重要性又象征美国科技霸权的企业,北京华盛顿释放出强烈讯号。”





反垄断:反什么,怎么反

中国于2007年颁布《反垄断法》,旨在遏制不公平市场行为,改善竞争。 当时,美国甚至鼓励中国制定这项法律,认为它有助于改善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并促进中美监管合作。

该《反垄断法》具有域外效力,也就是説,即便某些并购交易或商业行为发生在海外,只要涉及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产生大量销售额,中国就有权介入调查。

法学博士、美国前律师协会法治计划中国主任虞平对BBC中文解释,垄断可以分为“有意垄断”和“自然垄断”两类。 有意垄断是指企业透过不正当手段垄断市场; 而自然垄断则是指某家企业几乎是市场上唯一或主要能够提供关键产品或服务的参与者,其并购或占据过大市场份额,可能影响资源分配。

虞平表示:“虽然中国政府指控英伟达有意垄断,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包括采用垄断等方式,但英伟达在市场上的优势很多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的,似乎显然属于自然垄断的范畴。”

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教授张湖月是中国科技监管领域的权威专家,她在其着作中指出,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具有特殊性,监管机构鲜少面临司法挑战,它们往往同时兼具调查者、检察官与裁判者的角色,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衡。

张越博士指出,反垄断法的灵活运用正是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特征:“执行方式高度依赖政治与经济优先事项。 ”

因此,在中国,反垄断案件不仅是经济工具,也可能服务于更广泛的政策目标。

位于德国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资深分析员韩妮娅(Antonia Hmaidi)对BBC中文指出,北京在出口管制、关税、网路安全法之外,也越来越熟练地运用反垄断执法来施加压力。 比如半导体制作公司美光(Micron)就曾因“供应链安全”问题遭中国监管部门调查,但同样面临风险的韩国竞争者SK海力士(SK Hynix)和三星(Samsung)却未被调查。


目前,中国网信办也在调查英伟达在网路与供应链安全上的问题,显示监管手段可能与国家战略目标紧密相关。



从商业考虑到地缘政治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反垄断政策已逐渐从单纯的产业政策工具,演变为包括处理地缘政治冲突的手段。

英伟达一案令人联想到十年前中国美国晶元制造商高通(Qualcomm)开出的里程碑式罚单。 2015年,中国认定高通在专利授权和对设备厂商的收费策略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处以9.75亿美元罚款,创下中国反垄断处罚纪录。

张越博士指出,当时对高通的处罚主要目的是降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如小米、Vivo 和Oppo)的授权费用。 相比之下,英伟达案则是对美国制裁的直接回应,旨在提高美国及其企业推行围堵策略的成本。

中国正运用其市场准入作为对等工具,以反制美方科技优势,并透过反垄断与其他监管手段加以执行。”

高通曾尝试收购一家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双方都是跨国企业,在美国欧盟中国等多个司法管辖区都有业务。 到2018年初,高通已获得多个地区的监管批准,但中国却一直未放行。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地缘政治部门主管鲁晓萌对BBC中文指出,当时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并没有明确阻止高通的交易,而是多次以需要更多时间审议为由延长审查期限,直到交易自行破裂。



相比之下,英伟达一案则显示,“中国采取了更主动、或者更严厉的手段,其时机几乎肯定带有地缘政治动机。 ”

接下来会发生什麽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将如何惩罚英伟达,或要求英伟达进行补救措施,这类调查可能拖延数年之久。

法学专家虞平指出,“最后罚款可能达数亿乃至十亿美元,但仍会给英伟达一定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需要英伟达的产品,尤其对高科技和AI的发展”。

他解释,英伟达在中国2024年度收入约爲135亿美元,如果以10%总收入来计算,罚款可能会达13亿美元以上。

中国媒体《财新》,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处罚,也是按照高通在中国境内市场的销售额计算——处2013年度中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约60.88亿元人民币

除了高额罚款外,监管机构还可能施加严格的行为矫正措施,对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重大影响,虞平补充说。

“无论处罚结果如何都将树立非常坏的先例,导致外国先进企业和产品对进入中国市场产生畏惧情绪,树立这样的先例也不利于国内科技企业的技术革新,使得企业对于创新结果的经济预期产生了不确定性。 ”

分析指出,案件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关系的发展。

张越博士说,“反垄断法的运用可以非常精准。 尽管执法通常以法律框架呈现,但其时机与对象往往具有政治性。 这种弹性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官员的裁量权。 例如,是否启动或延迟调查可根据政治气候而定。 ”

她认为,如果谈贸易判陷入僵局,或美方采取强硬措施,如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或拒绝解除现有限制,北京可能升级行动,公开宣布调查或推进案件。 反之,若谈判进展顺利,北京希望促成协议,中方则可悄然暂停调查、延后裁决,或给予较轻处罚。 此类降温行动可被视为一种“善意姿态”。

鲁晓萌认爲,中国也可能会利用黄仁勋与川普的关系,透过英伟达在贸易谈判中间接施压。

“我预计中国不会直接将此事纳入双边谈判,也不会要求美国取消出口管制。 北京目前正致力于稳定两国关系。 ”

9月19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特朗普总统在元首通话后表示,将在今年10月韩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会见习近平主席。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近日在接受BBC新闻访问时曾表示,中美双赢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不过,中美两国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展开战略性竞争,夹在中间的英伟达将如何自处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