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國際學校學費暴漲 已成中產家庭重負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國際學校曾是中國中產家庭逃避應試教育、為孩子鋪設“留學黃金路”的理想選擇。然而,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國際學校學費卻持續上漲,這條道路已從夢想投資變成了沉重的奢侈消費。家長們不得不選擇量力而行。


國際學校正在“批量漲價”

“孩子上高中了,學費一年快40萬,明年還要漲,我是不是該把他轉出來?”這是一位上海家長在微信群裡的抱怨。


鳳凰網近日報道,中國國內的各大國際學校,今年紛紛宣布漲價。這一輪的學費漲價潮,波及了北上深的大部分國際學校

家長們調侃:“送進國際學校就是一條回不了頭的路,不是孩子畢業,而是錢包先‘畢業’了。”

各校的漲幅有高有低。全上海最燒錢的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其浦東、浦西校區的高年級(12-13年級)學費,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加小一萬,達到39.975萬元,接近“40萬俱樂部”。

北京的鼎石不論小初高,統一漲價一萬左右,再加上總計11萬多的寄宿費與餐費,讓該校高中家長一年在教育上的基礎開銷沖到43萬元以上。

有的國際學校漲幅竟高達35%。而更令不少中產家長望而卻步的是:國際學校的普遍性提價,實際上已經持續了好多年。

有學校在公示中直言,學費平均每年增長3%—5%,“以平衡人事與運營支出”。

學費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學費只是最直觀的數字。隱藏在其後的“隱形支出”,更讓家長頭疼:

校車費一年最高可達2.3萬元;校服費每年5000元左右;海外名校申請中介費十幾萬元起步;以常青藤為目標的雅思費用更可觀。

整體算下來,學費+雜費+中介費+補課費+一些意想不到的額外開銷等,現在一個中產家庭,想要供自家孩子念完國際學校,最少也得要好幾十萬。


而有二三個孩子的家庭,則要花上幾百萬。

“孩子還沒上大學,我已經花出了一套房的首付。”一位北京家長無奈地說。

學費為何年年漲?

國際學校給出的漲價理由出奇一致:維持“更好的教學品質”。

國際學校的課表顯示,雙語教學是標配,而孩子所學的內容,除了傳統的三大科和文理教育,有的還學戲劇,學藝術史,學3d打印和激光切割,學無人機和AI應用……


課程相匹配的,是優渥的校園生活環境:不少學校的宿舍都對標海外——2~4人一間。有地暖+獨立衛浴,有洗衣機+公共區域,有的宿舍就是獨棟的小別墅。

校方之所以還要年年漲學費,歸根到底還是自負盈虧所產生的成本考量。

僅去年一年就傳出國內多家國際學校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或調整的消息:北京順義的芳草外國語,關停後多名員工申請仲裁;深圳曾經的第一民辦厚德書院,被曝出欠款1.7億;成都外國語仁壽校區,重金投入10億卻僅支撐了3年就草草收場…..

“幸存”的國際學校漲價就成了必然。曾經“貴價校園”的留洋路線,是不少中產家庭咬咬牙就能堅持到底的選擇。但現在,伴隨著學費水漲船高,國際學校與中產群體的互相拋棄似乎已成趨勢。



2015年4月25日,中國北京,德威國際學校全景。 (Xiaolu Chu/Getty Images)

從狂熱到冷靜 中產家庭選擇“量力而行”

國際學校這一教學模式真正興起是要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伴隨著留洋熱的興起和“與國際接軌”的需求,這種原本以給外籍學生提供教學為主的辦學機構,逐步成為了不少家庭送子留洋的前置步驟。先在國內接受雙語的教育,再到海外鍍金後歸國就業,用真金白銀給孩子換一個高層次的就業起點。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