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动车: 中国电动车泡沫面临破灭 他们最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9月22日曝出,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清空了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的所有股票;


9月19日,中国智能电动车龙头之一的小米汽车因安全原因召回11万辆SU7

陆续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企业年报更披露出,中国10家上市自驾驶车企有8家亏损;……


这些接连不断的坏消息预示着中国电动车行业可能在走向泡沫的破灭。那么,中共有可能解决这场泡沫吗?

中国电动车行业“泡沫”是“政治需要”造成的

据路透社的一项调查,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产量已经远超本国市场的吸收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全年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年度增幅分别为3.7%和4.5%。其中,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电动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年度增幅34.4%和35.5%,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路透社调查报告说,中国车企“努力追赶政府制定的生产目标,而不是消费者需求。这使得几乎所有车企都难以盈利”。

中共政府在2017年出台了一项计划,要求中国车企到2025年年产汽车3,500万辆,并特别鼓励生产电动车。2024年的数字已经在接近这一目标。

2017年计划令中国在2018年时涌现出至少487家电动车制造商。但是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129家。这显示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泡沫涨得快,也消失得快。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表示,中共大力推动电动车的主要政治目的是作为“跟欧美国家进行碳排放、气候谈判的一个筹码”。



黄大卫说,中共为其政治目标而提供“补贴、优惠”,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就业、财政收入等也是拼命去推动这个生产”,“车企更多是按照政府政策去运行”,没有一个是“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匹配的”。

过去几年,随着中国地产业的衰落,许多地方政府也把汽车产业当作一个替代型经济支柱。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中国电动车行业是因中共的“政治需要而出现的”,“中共为了刺激经济,全力鼓动电动车的生产”,一下出来几百家电动车企业“都是为了获得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补贴和优惠的土地”。

他说:“这基本上是一窝蜂而上的‘大跃进’式的、浪费式的生产。”

中国电动车泡沫几乎无解 会有大量倒闭

今年8月底到9月初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国际车展上,国产奥迪新车以五折的“腰斩价”甩卖,一汽的七人座SUV更以四折价出售。

中国车市的“内卷”和价格战已经进入第三年,显示产能过剩的严重后果仍在继续,且没有好转的迹象。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樊家忠表示,中国的经济计划“非常的供给导向,它不是按照市场导向来做的,这其实就是中共在发展经济时的一个特色”,也就是“计划经济”。


“生产过剩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樊家忠表示,中共“从来就没有想要真的走市场经济那一套”,而坚持计划经济“对一个集权政府来讲,它几乎可以掌控所有的生产资源,那当然对它的权力集中是有帮助的”。

在经济下滑和消费不振的压力下,中共更倾向于计划经济政策。樊家忠说:“它唯一能够冲GDP的方式,就是从供给面着手,所以它尽量地让生产,即使企业不赚钱,它也希望企业能够按照计划多生产,那GDP可以维持到一个水准,不至于GDP下降速度太快,那市场的失业问题可以稍微减缓一点。”



樊家忠认为,虽然车市从体量上不如房地产在GDP中的占比,但是“汽车是个比较敏感的产业”。

中国地产在高峰期,其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包括上下游产业)可达GDP的25%~30%。但是随着房市衰落,这个数字也在下降。

对于汽车业,有行业人士认为其2023年的总产值已经接近GDP的10%,成为一个新的“第一经济支柱产业”。

尽管与房地产泡沫相比也有不同的特质,“但是车市在供给面主导,然后是严重的失衡,严重的‘内卷’和价格竞争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一样会走向泡沫化。这其实是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一个非常容易发生的风险。车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车市泡沫也是“中国经济危机的一个缩影”。


如果中共继续进行计划经济,樊家忠认为,包括电动车泡沫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都是无解的。他说:“原则上是没有什么方法解决啦。这个‘内卷’的问题就是它一手促成的嘛,就是太严重了,它又希望拉回来一点,结果就是顾此失彼,这就代表计划经济在处理各种供给需求不均衡问题的时候,它非常地没有效率啊。它一直处理不好,主要是这个问题。”

樊家忠表示,从短期来看,车市“内卷问题会继续下去,失衡问题会持续一段时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车市大洗牌避免不了会出现,严重倒闭也会出现”;经过一个“剧烈重整过程”后,作为长期结果,“车市一定会回到一个新的均衡点,但这可能是非常久的事情”。

据全球顾问公司AlixPartners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品牌可能只会剩下15家。

电动车消费者会受害最惨

中国电动车行业中,谁受益了?当电动车泡沫走向破灭时,谁又是输家呢?

黄大卫表示,从短期来看好像是有许多赢家,但从中长期来看,全都是输家,特别是消费者会是受害最惨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中共政府,短期之内“它可以跟欧美国家进行所谓的碳排放谈判,让欧洲美国在碳排放问题上对中国有所忌惮”,但是欧美最后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新能源骗局”,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共“跟欧美国家谈判筹码的计划也会落空”。

对于地方政府,短期内赢得了财政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则“造成了地方债务的巨大风险跟浪费,同时也令应该用于改善经济基本面的可用手段都浪费在一些扭曲的市场调控方面”。

对于大品牌车企,短期来看,他们“可能会利用政策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长期来说,“只有个别龙头企业真正能够在这大浪淘沙下存活下来,但它依然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跟市场的内卷。”

对于绝大部分的汽车经销商和中小型汽车厂商,“他们虽然在短期之内获得一些补贴,但是中长期来看,当他们面临大量的增加库存跟生产的时候,他们根本就卖不出去,会产生滞销,现金压力大,最后结果是导致大规模的破产。”

对消费者来说,他们中很多人相信了中共“信息单一的宣传”,“傻乎乎地就去购买”,以为捡到便宜,其实得到的反而是“非常大的伤害”。“第一个,电动汽车并不安全;第二个,电动汽车的折损率跟车价折旧率非常高;第三方面,电动汽车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监控器,……还可以作为一个‘人造死亡’‘人造意外’的制造器,所以对消费者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最终来说,输家最多最惨的是消费者。”黄大卫警告说。

他又补充说,如果有真正的赢家,那只能是中共统治阶层中的一些政客。

谢田也表示,如同房地产业背后真正获益的是中共的红色权贵及其家族一样,也是这些人在电动车“泡沫升起的过程中获益了”,“现在他们已经离场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走人了,剩下的问题就留给了社会大众”。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