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柯克爭論:信仰政治化?還是信仰公共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趙曉評論文章:近日,友人轉來一文《查理·柯克:一位披著基du教外衣的政治操盤手》,希望聽到我的回應。


我注意到:此文引發了百余條討論,且評論區否定、批評的聲音明顯多於肯定的聲音。

但我願意先為作者說兩句話。


第一,文章具有批判性思維。基du徒不能人雲亦雲。

今天大家都在紀念柯克時,作者願意從不同角度發問,這本身就是好的。

而我們每個人都應兼聽不同觀點與論證,最終獨立思考:

柯克究竟代表什麼?

我該如何看待他?

第二,文章有重要的警醒意義。

信仰在歷史上的確屢次被工具化、政治化。

所以,這是非常危險與現實的試探。

教會若失去屬靈根基,就可能被世俗權力利用。



即便在悼念柯克、好評如潮的當下,這樣的提醒仍值得珍惜。

然而,批評亦有其道,批評本身也需要批判性思維的校正。

例如,批評須精准、中肯,帶著愛的溫度;


回應建設性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批評之後要回應建設性的問題:

基du徒究竟應不應該關心公共?

能否參與政治?

如果可以,該如何參與?


這正是原文不足之處。

文後的許多評論就不斷指出:文章批評有余但建構不足,在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問題。

本文亦提出幾點回應,希望通過厘清概念、界定邊界等,進一步探討基du徒公共參與的真正路徑這一重大話題。



一、概念需要厘清

討論問題,最怕概念模糊。

若概念不清,批評就容易落空,反徒生爭端。

針對此文,特別澄清四個常見混淆:

1. 信仰政治化 ≠ 信仰公共化

• 信仰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faith):把信仰降格為政治工具,為權力背書、為利益服務。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