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羅斯: 這個俄羅斯姑娘眼中的中國 究竟有多大魅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叫阿麗娜,80後,俄羅斯人。


我從小生活在中俄邊境城市,感受著中俄往來的密切。漢語是我的二外,到現在一直堅持在做俄英漢筆譯。

中國留學期間,我遇到了真愛,成了中國媳婦。


如今我跟老公在日本打拼,但三年疫情,令我們不便回國,也令中俄邊境往來不復昔日頻繁。

我出生於俄羅斯軍人家庭,有一個弟弟。爸爸是軍人,對我影響很大。媽媽很溫柔,正好中和了爸爸的鋼鐵教育風格。

我跟弟弟小時候特別愛玩雪,冬天的雪很厚,經常沒過膝蓋,可以直接躺著。我小時候還常用爸爸買的小塑料滑雪板去雪地玩。

有時爸爸帶我們玩雪橇,家裡當時養了只大狗狗,狗狗套著雪橇,拉著我、弟弟和我朋友。

然後爸爸領著狗在前面跑,我們坐著雪橇一路從山上滑下去,特別好玩,很刺激,但因為有爸爸陪著也很安心。

四五歲之前,我家一直在蘇聯拉脫維亞生活,後來搬到聖彼得堡附近的小城市普斯科夫。

普斯科夫很小,好比中國的旅順,但有很多古代教堂,歷史悠久,是比莫斯科還古老的城市。



(我很愛玩雪)

在普斯科夫讀書時,最喜歡冬天的體育課,可以在學校體育場滑雪。

後來,上中學的時候又搬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點像中國的哈爾濱,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都,離中國黑龍江和吉林很近,坐車4個小時就到了。

因此在這裡,中俄往來比較常見,跨國去隔壁旅游、購物、工作或學習很方便。



(2008年我在普斯科夫)

兩個城市的學校情況很不一樣,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體育課沒有滑雪這個項目了,當時難過了一陣子。

此外,在普斯科夫從小學一年級就要開始學一門外語,我選的是英語,還可以選擇德語, 但是媽媽覺得英語更有用。

而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五年級才開始學習外語,一般都是學英語,不過有的學校也可以選擇漢語。

因為正如我前面介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離黑龍江車程不過4小時,中俄往來密切,所以學漢語很實用。



我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時候,感覺很新鮮,畢竟從小城市到了大城市,大開眼界。

但也覺得有點陌生和恐怖,這裡的孩子有點不一樣,有點酷,有的學生看起來11、12歲,就抽煙喝酒,並且不少學生開始談戀愛。

我不一樣,從小喜歡讀書,比較安靜,所以一直學習很好,上大學的時候才有了男朋友。



(大學時的我)

雖然只搬了兩次家,但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影響特別大,搬家意味著離開要好的朋友,全新的環境,新學校新同學,壓力很大,所以我一直感覺沒有穩定的家。

中國有位兒科醫生說過:“換一次學校,對孩子來說是重大變故,搬一次家對孩子是特大變故,換一個城市對孩子是特重大變故。”

常常有孩童因為搬家而由外向變成內向,所以衷心希望這樣的例子越少越好。

高中快畢業的時候,我在糾結大學選擇什麼專業,媽媽給我提了建議:“你從小喜歡學習英語,上幼兒園就學了,所以會不會喜歡當翻譯呢?”

於是我選擇了翻譯專業,但翻譯專業還需要選擇第二門外語。

媽媽又說:“我們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離亞洲國家最近,所以就在漢語、日語和韓語中選一個怎麼樣?”



(我在荷花池旁,可惜荷花還未開)

高中的時候,我跟媽媽去過一些中國邊境城市,比如黑龍江的綏芬河,別名中俄友誼城。

當時就覺得中國人很熱情,商品種類又豐富又便宜,對中國印象很好。又考慮到當時留學的話,中國的獎學金政策很實在,去中國最便宜。

於是我的二外選擇了漢語。

就這樣,我考上符拉迪沃斯托克經濟與服務大學,讀了翻譯專業,外語方向是英語和漢語。

俄羅斯,從幼兒園到高中,學費都是免費的。如果高考成績很好的話,還可以免費讀大學。

因為我的成績很好,所以我上大學有優惠,但還沒有好到可以免費讀書,後來免費讀大學的學生因為學習不好被開除了,而我後來居上,拿到了免費讀大學的名額。





(跟漢學院的同學一起旅游

第一次看見學習漢語的課本時,我就被漢字的筆畫驚到了,比如說“你”這個字,感覺勤奮些還能記住,但是怎麼能記住“謝謝”啊?

當時有點害怕,不由懷疑自己:“我行不行呀?”但是自己選擇了,就不能退縮。我拋開恐懼,全力去記、反復寫,慢慢發現沒那麼可怕,我能行。

在我看來,學漢字唯一的秘訣就是勤奮練習,一個字寫很多遍。一邊寫一邊讀,同時記住字的意思。

學英語時,我從來沒有這樣反復寫單詞,英語單詞往往寫一遍就會寫了,再讀幾遍就差不多記住了。

世上有種畫,叫禪繞畫,就是密集重復地畫簡單的線條、圓圈等,讓大腦在簡單重復的筆畫中放空,舒緩壓力,因此禪繞畫被稱為頭腦瑜伽。

然而,學漢字,反復寫漢字,何嘗不就是禪繞畫呢?每一個漢字就像一幅畫,一筆一畫反復寫,慢慢的心就越來越寧靜。



(我在臨摹書法)

大學期間,我除了一次暑假是去美國實習,其他的暑假,因為覺得自己漢語不夠好,我都選擇去中國短期留學,每次都是去的大連外國語大學。

那個時候就喜歡上了大連,決定在那裡讀研究生。

我的中國朋友基本上都是我讀書時認識的,有些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上大學認識的中國留學生,有些是我去中國留學在大連認識的,包括男朋友。

大三那年暑假,我照舊在大連進修漢語。

有一天宿舍停電了,我就去找宿管阿姨,但是阿姨不在,這時一個中國男生也正好過來,原因跟我一樣。阿姨不在,他就試著去看電源總閘,那裡有很多開關,但只見他弄了一下,燈就亮了。

我不禁感歎:“你好厲害啊!”就這樣,我倆聊了起來。

後來他教我學漢語,對我幫助很大。暑假結束,我回俄羅斯繼續學習,他去日本邊打工邊讀書,我倆用互聯網經常聊天。

半年以後他來符拉迪沃斯托克看我,就這樣慢慢開始談戀愛。



(我跟老公一起旅游

大學畢業後,我就去大連外國語大學讀研究生了,專業是世界文學。

我在俄羅斯讀大學時因為成績優秀而上學免費,並且拿到獎學金。

中國讀研究生的時候,也因為成績優秀,既上學免費,又有近兩千塊錢的獎學金。



中國讀書的時光特別美好。老師對我沒那麼嚴格,貼心地照顧我這個外國人,跟不上中國學生的地方,會耐心為我講解。


現在我每年都會至少跟老師們說春節快樂。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就能去大連外國語大學見老師,跟老師一起散步,去食堂吃飯。

當時我們是世界文學專業班,學生很少,只有五個女孩,兩個俄羅斯人,三個中國人。我們關系很好,現在依舊保持聯系,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重聚。



(讀研畢業跟好友合照)

研究生畢業後,我繼續留在大連,一開始當兼職翻譯。

後來在中國駐莫斯科的石油裝備貿易公司當全職翻譯,但依舊是在家工作,工作內容是筆譯或者打個電話,不需要在現場,但有俄羅斯客戶來訪的時候就需要到場。

有時候需要出差,比如去盤錦的遼河油田。

有一次公司的合作伙伴對我說:“你看起來好高冷啊!”後來知道我爸爸是軍人就明白了,原來不是高冷傲慢,而是軍人那種凜然正氣。

從小爸爸就嚴格要求我和弟弟,比如行動要利索,腰板要筆挺,家裡有很嚴格的秩序,跟在部隊一樣。

因此,長大後的我行為舉止跟其他女孩不一樣,氣質看起來似乎有些高冷,不可靠近。



(在北京旅游時跟爸爸的合照)

我在中國這幾年,感受到中國人對軍人的喜愛與尊敬,很有共鳴,因為在俄羅斯,大家也是如此,俄羅斯女人都喜歡穿軍裝的男人。

爸爸沒退役以前,每年的5月9日,也就是俄羅斯的勝利日,我們全家都會去看爸爸參加的閱兵儀式。

穿軍裝的爸爸很帥,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肅穆的表情,走在前面。

我跟家人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旅游北京上海廈門、香港、台灣等等。





(我和弟弟一起在中國登山)

我很喜歡大自然,對黃山的印象特別深,各種奇松怪石、山峰雲海。

因為黃山太高了,所以纜車看上去很危險,我們第一次坐這麼高的纜車,特別害怕。但同時也覺得中國人很厲害,怎麼能在這麼高的地方建了這麼好的纜車,不可思議。

也很喜歡台灣的自然風景,花蓮太魯閣、野柳地質公園、陽明山、日月潭等等都很美。


我們還去了台北博物館,裡面有一塊珍稀的紅色玉石,我覺得特別像一塊紅燒肉,惟妙惟肖,饞到我了。

台灣那次是跟媽媽和弟弟一起,爸爸在家看狗。俄羅斯人基本上都認為寵物也是家人。

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全家一起旅游過,爸爸去旅游的時候,媽媽跟狗在一起。



台灣陽明山,我媽媽、弟弟和我)

我在中國耳濡目染也漸漸熟悉了娛樂圈,我很喜歡劉德華,他有一部電影講拆彈的,我專門去看了兩次,太帥了。

也喜歡看綜藝類節目,有的很好笑,有的很感人,特別喜歡幾位爸爸帶著孩子去旅行的那個綜藝。

這期間,我跟我老公一直是異地戀,一年見一兩次。在我研究生畢業工作兩年後,我倆才邁入婚姻殿堂。

因為老公在日本工作,所以婚後我就離開中國,去日本留學。如今我在日語學校學習語言,感覺日語語法比中文難。

我很喜歡中國的服飾,拍過老上海時代的旗袍照,還想體驗漢服。

我在東京見過不少中國留學生,有時候他們會一塊穿著漢服出去玩,去東京有名的地方拍照。

我覺得幾十個人一起穿著古代衣服,衣袖飄飄,裙擺翩翩,發飾閃耀,真是美麗。可惜我不認識有漢服的中國人,所以沒有人借我漢服體驗一下,有點遺憾。



中國風裝扮的我)

疫情這三年,我跟老公沒能回俄羅斯也沒能回中國,因為隔離時間太長,而且機票很貴。

疫情前都是每年回一次中國春節,回兩次俄羅斯,一次是俄羅斯新年,另一次是盛夏回俄羅斯避暑,日本夏天很熱還潮濕。

日本,我有時會想念中國美食。東京雖然有很多中國飯店,但是味道不地道,不太好吃。

2021年我跟中國同學去了東京的一家港式餐廳,真是意外之喜!我倆都覺得味道跟在香港的一樣,真是久違的中國美味!



我倆又激動開心,又帶著種莫名的感動,這一餐沒有多言,埋頭享受,會心的微笑,亮亮的眼睛,滿足的表情。

奶茶、鳳爪、燒豬肉、蜜汁叉燒,都好喜歡,還有小籠包,現在想起來就流口水。



(這個豬肉我超愛)

早在俄羅斯讀大學時,我就開始做筆譯了,一直堅持到現在。以往翻譯的內容都是商務方面的,主要是石油領域。

2022年,因為價格合適,我第一次接了書籍的翻譯項目,將一本名叫《春秋故事集》的書,從中文譯成俄文。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春秋時代的精彩故事。

翻譯期間特別辛苦,需要查找很多資料,常常忙得都忘記了喝水,但翻完後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加深了理解。

春秋故事裡,我印象最深的是《趙氏孤兒》,翻譯完了我還看了電影。為了國家大義,程嬰把自己的孩子犧牲了,我覺得不可思議,我自己就無法無私到願意犧牲自己的孩子。



(我喜歡這句:寧靜致遠)

最近我治牙,在日本的治療體驗不太好。我想念俄羅斯的公共醫療,雖然醫院設施比較老舊,機器雖然不是最時新的,但是醫生治病很厲害。

看醫生是免費的,救護車是免費的,住院也是免費的,最基本的治療,包括手術都是免費的,當然可能需要排隊。

沒有家的人,在外邊住的人,那些酒鬼,醫生也管,這點我很喜歡。

俄羅斯全體公民、持有暫居、常居的人都可以免費辦理醫療保險,不受工作影響。

所以我現在雖然不常住俄羅斯,在俄羅斯也沒有工作,但是我有跟我父母一樣的保險,沒有區別,令遠在異鄉的我特別暖心。

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三年沒能回家過年了,異地他鄉,我跟老公一起過節。





(疫情在日本過聖誕節)

疫情下的跨年之夜,老公會對我說:“寫紙條許個願吧。”他在陪我過俄羅斯春節

俄羅斯,元旦的前一晚,一家人會一起看電視。溫暖的烤爐,窗外靜謐的飄雪,晚上12點總統講完話,克裡姆林宮的鍾聲開始響起。

一分鍾內12次鍾聲,舒緩而悠遠,營造著肅穆古老的儀式感,而我們要在鍾聲伴奏下,在小紙條上寫好新年願望燒掉,再把紙灰攪拌進一杯香檳酒喝掉。

疫情下的除夕之夜,我會催老公說:“快給中國的親人打視頻電話吧。”希望他的中國春節也能開心。

對於未來,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回俄羅斯玩雪,回中國美食,中俄邊境城市的跨國往來恢復昔日的繁盛。

生命不止,探索不息,受助多多,感恩不盡。

我從俄羅斯中國再到日本,獲得過很多幫助,所以希望日後能夠多做回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