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足够14亿人用2万年! 中国突破"无限能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4年6月17日,一座隐藏在甘肃武威戈壁滩的神秘核能装置,悄然实现了满功率稳定运行。这座实验反应堆,不冒烟、不排水、也不需要高压冷却,却被称为“能量锅”,其内部煮沸的并非普通液体,而是700°C的液态氟化盐,溶解其中的是一种被忽视了几十年的金属元素——钍。


这项技术的名字叫“钍基熔盐堆”,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却被誉为人类通往“无限能源”的钥匙。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测算,仅140万吨钍资源,就足够14亿人用电两万年,而中国,恰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钍储量。

这不是空谈。就在2025年,中国计划开建全球首座10兆瓦级钍基熔盐核电站,并计划在2029年实现并网发电。这项堪比“核能革命”的突破,正在悄悄改变世界能源格局。这项被美国60年前放弃的技术,为何如今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又是如何一步步突破这项世界级难题的?


钍,这个元素并不稀罕,中国的稀土矿里几乎都能顺手带出来。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工人们一边开采稀土,一边“顺手捞钍”。这些原本被当作废料的钍矿,如今成了无价之宝。中国现有钍矿资源超过140万吨,占全球的74%,而这一切,竟是稀土开采的“副产品”。






对比之下,美国印度虽然也有钍资源,但要么分布稀疏,要么难以分离,没有中国这样的“富钍富产”优势。中国的“富钍贫铀”局面,反倒逼出了这条独特的能源路径。


中国不是突然搞出来这个反应堆的,这背后是几十年的积累。早在197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研究钍基熔盐堆,那时候叫“728工程”。那时的科研人员手头只有美国解密的技术图纸,材料和工艺都得靠自己琢磨。因为无法解决耐腐蚀问题,项目被迫搁置。



直到2011年,转机才真正到来。中国科学院将钍基熔盐堆列为国家级战略项目,整合了十家科研单位,开始全力攻关材料腐蚀、燃料提纯等技术难题。为了解决熔盐高温腐蚀的问题,科研人员反复实验,在镍基合金中加入铬、钼、钨等微量元素,最终开发出一种新型耐蚀材料。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