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勝局已定?烏克蘭國防戰略的轉向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外援承諾的不確定性,烏克蘭正從過去仰賴外部安全保證的思維,務實轉向以大幅強化自身軍備、發展本土國防工業,作為確保國家安全與嚇阻潛在侵略的基礎。 像是近期烏克蘭新創公司就推出首款自制輕型激光武器系統原型SlimBeam,可望成為防空與反無人機之利器; 另一家國防新創公司則在波蘭上周五落幕的《國際國防工業展覽會》(MSPO)中推出兩款新型彈道導彈及攻擊型無人機,就是一個例證。


其實,這不只是烏克蘭國防戰略的轉向,更是其對國際政治現實與國家生存的認知,亦為其他身處地緣政治敏感區域的國家,提供值得借鏡的寶貴經驗。

國防戰略轉向之原因


事實上烏克蘭自依賴外部承諾轉向追求國防自主,並非主動的選擇,而是在外部承諾屢次落空後的必然結果。 從《布達佩斯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未能阻止俄羅斯侵略,到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的過程受阻,再到近期國際援助的動搖,使烏克蘭體認唯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實力才最可靠。

因此烏克蘭采取了有別以往的雙軌策略。 對內,積極發展本土國防工業,研發如“紅鶴”飛彈等能深入打擊敵方腹地的長程武器,將戰略思維從單純的“防御”提升至具備實質“嚇阻”的能力。 對外,則與北約建立新的采購系統,整合歐洲盟友的財政支持,以建立更穩定、多元的軍備供應鏈。 盡管方向明確,這條自主之路仍充滿挑戰,包括歐洲金援的持續性、國內人力的短缺,以及俄羅斯的持續阻撓,都考驗著國防轉型能否成功。

延伸思考方向

烏克蘭國防戰略的轉向,不只是單純的自主生產與軍備采購計劃,更是一種對國家安全的重新詮釋。 對於台灣而言,烏克蘭的經驗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面對類似地緣政治挑戰時,可能遭遇的困境。

一、令人存疑的“安全保證”


烏克蘭的經歷再次驗證歷史的教訓:國家安全最終仍需仰賴自身的實力。 從《布達佩斯備忘錄》的效力可知,國際承諾的本質往往是變動的。 這些承諾的實現,不僅取決於承諾國的意圖,更仰賴於其執行意願與能力,而這些因素又深受國內政治、經濟利益乃至領導者個人意志所牽連動。 任何看似堅實的外部保證,都不應視為國家安全的基礎。 國家存在的根本,終究是“自助而後人助”,唯有自身足夠強大,才能贏得他國的尊重與信賴,也才能將那些善意的承諾,轉化為有意義的支持力量。

二、自主嚇阻與全民韌性防衛

烏克蘭所追求的國防自主戰略,正是當前國際上熱衷的“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與“全民韌性防衛”的具體案例。 它不求與強敵進行規模上的對抗,而是致力打造一種讓對手吃不下的防御態勢。 這種戰略的精髓在於:


(一)強化精准與遠距打擊能力:藉由國產長程飛彈等深遠打擊武器,使侵略者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進而提高其動武的門檻。 這不僅是軍事意義上的嚇阻,更是一種戰略意志的展現。

(二)國防工業本土化:確保關鍵武器裝備的自主生產能力,避免在戰時因外部供應中斷而陷入困境。 這涉及從研發、生產到供應鏈管理的全方位建構。

(三)全民防衛韌性:不僅僅是軍隊的戰斗力,更包括社會基礎設施的防護、後備動員體系的健全、國民的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 這是一種將整個社會視為國防體系的總體防衛概念。



烏克蘭新創公司推出首款自制輕型激光武器系統原型SlimBeam,可望成為防空與反無人機之利器。 (圖片擷取自Youtube)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