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部片撬動百萬游客,《獵魔女團》抄襲中國了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James

動畫電影《K-POP:獵魔女團》(K-POP Demon Hunters)在Netflix流媒體平台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打破了多項觀看記錄,其IP已迅速演變為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符號,其影響力滲透至體育、政治等多個領域。


主要利益相關方在該項目中有不同的財務結局。Netflix通過一次精准的戰略收購,以固定成本獲得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IP,成為最大贏家。相比之下,影片制作方的索尼影業在疫情期間拋售,錯失了分享巨額長期收益的機會。作為大廠夾縫中的獨立廠牌,音樂制作方The Black Label極大地提升了其全球品牌價值。至於一直和韓國音樂產業勾連很深的TME(騰訊音樂集團),也獲得了一些自己的收益。

在原本作為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大陸突然需求驟降,被迫進行全球化戰略轉型後,《獵魔女團》的全球性勝利,則體現了這些年韓國娛樂業被深入嵌套進全球資本之後的一次完美案例。



從流媒體到院線,前所未有的統治力

“91 天前,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部電影能如此全面地、普遍地捕捉時代精神,引發一場多年未見的文化現象,實屬罕見。它同等程度地風靡全球,在全球各地的家庭中不斷循環播放,其原聲帶也主宰了整個夏天。”

關注Netflix動態的媒體What's on Netflix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動畫電影《K-POP:獵魔女團》於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9月19日,為期91天的官方觀看數據追蹤期,最終創下了3.251億次的驚人觀看量紀錄。這一數據不僅使其成為Netflix歷史上觀看次數最多的電影,更超越了所有劇集,包括此前由《魷魚游戲》第一季保持的2.652億次觀看紀錄,正式加冕為Netflix平台有史以來觀看次數最多的單一內容作品。





在影片構築的世界內,全球知名的K-pop女子團體HUNTR/X由三名成員Rumi、Mira和Zoey組成,她們在聚光燈下是萬眾矚目的偶像,但在幕後卻擁有一個秘密身份“獵魔人”,她們的使命是保護粉絲免受超自然力量的威脅。故事的高潮在於她們必須面對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敵人:一個由偽裝成人類的惡魔組成的競爭對手男團Saja Boys。

影片並非常規的“高開低走”,與大多數流媒體爆款在上線初期達到峰值後迅速回落不同,在上線後的數周內,每周都能穩定吸引超過2000萬次觀看,甚至在發布的第5-6周,其周觀看量不降反升。通過算法持續推薦與用戶口碑傳播,影片不斷突破初始受眾圈層,最終席卷全球。



為進一步利用巨大粉絲熱情,Netflix采取了一項創新的發行策略。8月23-24日,Netflix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的影院舉行了《獵魔女團》特別“跟唱場”(Sing-Along)活動。放映場次超過 1000 場,全部售罄。

據多家行業媒體估算,該活動在短短一個周末內便斬獲了約1800-2000萬美元的票房。有的觀眾享受了全場大合唱卡拉OK的快感,另一些被吸引來的觀眾雖然沒唱歌,但也感受到了影院特殊的觀看體驗。事實上國內電影的特殊場次只多不少,,卻很難說有什麼營銷活動造成了這樣大規模的正面反饋。



當周《獵魔女團》成為首部問鼎北美票房排行的Netflix原創電影,打破了原本人們對於“電影必須有院線窗口期,已在流媒體平台免費提供的電影不再具備院線價值”的迷思,也標志著線上首映,線下n刷可能會成為電影發行的一種新常態,至少對粉絲向的影片來說是如此。

然而,Netflix對此表現出戰略審慎。公司並未像傳統制片廠那樣向Comscore等官方機構正式上報票房數據,相關數字主要由競爭對手及行業媒體披露 。並且,在院線活動結束後的周一,跟唱版本便立即上線流媒體平台。這清晰地表明,Netflix的戰略依然是鞏固其流媒體平台的獨家內容優勢,而非回到依賴院線窗口作為常規發行渠道的老路上。

作為一部音樂主題的動畫,《獵魔女團》的原聲帶也成為巨大贏家。由劇中主角團體HUNTR/X演唱的《Golden》登上美國公告牌Hot 100單曲榜冠軍,成為首支由女性主唱的K-Pop冠軍單曲。不僅如此,在同一周的榜單中,來自該電影的《Your Idol》《Soda Pop》《How It’s Done》也分列第4、第5和第10名。《獵魔女團》原聲帶成為首張同時擁有公告牌榜單10大單曲中4強的電影原聲帶。

此外,該片音樂在全球流媒體平台的表現同樣亮眼,Spotify數據中,原聲帶每首歌的播放次數都破億,自7月以來幾乎每周都穩居Spotify全球專輯榜冠軍。







普世故事+韓國元素,締造全球影響

在如此廣泛的內容滲透和消費規模之下,《獵魔女團》的影響力絕無可能局限於單純的娛樂產品和粉絲經濟。其滲透力延伸至文化、體育、政壇乃至公共衛生領域,不少外媒使用“時代精神效應”(zeitgeist)一詞來形容這種流行程度。

9月3日,網壇巨星德約科維奇(Novak Djokovic)在贏得2025年美國網球公開賽1/4決賽後,在賽場上即興表演了影片中熱門歌曲《Soda Pop》的舞蹈。他說,這是送給自己8歲女兒塔拉的生日禮物。

德約認為,塔拉在觀看比賽時會對他的表現評分。“我們在家裡編排了不同的舞蹈,這是其中之一,希望她早上醒來時能露出笑容。”

影片的原聲帶,特別是主題曲《Golden》成為了引爆社交媒體的催化劑。一段極具挑戰性的高音部分(達到A5音高)在TikTok和YouTube等平台引發了一場“Golden高音挑戰”。這場挑戰迅速吸引了大量K-pop偶像和知名藝人的參與,包括MAMAMOO的頌樂(Solar)、IVE的安俞真(Yujin)、NMIXX的Lily、S.E.S.的Bada以及Apink的鄭恩地(Eunji)等。



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其聯合國安理會關於人工智能的演講中,引用了影片中友善的藍色老虎角色“Derpy”。他說,AI既可能發展成吞噬人類的猛獸,也可能成為像Derpy一樣“備受喜愛的伙伴”,呼吁國際社會對AI進行負責任的引導。就像當年的《江南Style》和《APT》等作品,以及防彈少年團、BLACKPINK等團體一樣,《獵魔女團》成為代表韓國國家“軟實力”的又一象征。

意料之外的是,伴隨影片的流行,還有一項“-pop泡面挑戰”在社交媒體上興起。青少年粉絲爭相模仿影片角色用開水泡開方便面,然後不等放涼馬上吃下的場景。這一看似無害的模仿行為,卻引發了公共安全問題。

由於許多兒童在沒有成人監護的情況下嘗試使用微波爐加熱泡面,導致了多起嚴重的燙傷事件。美國燒傷協會等專業醫療機構為此發布了公共安全警示,一些兒童醫院報告稱每周會接診兩到三名因此而燙傷的兒童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速食泡面是導致兒童燙傷入院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獵魔女團》將普世性的好萊塢式故事框架,與深刻且真實的韓國文化元素相結合,最終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韓流”內容范式,才能讓它獲得如此程度的成功。

影片由韓裔加拿大導演Maggie Kang與Chris Appelhans聯合執導,故事的最初構想也源於Kang本人。Michelle Wong擔任制片人。影片集結了眾多亞裔及知名演員,並為角色匹配了專業的歌手,以確保表演和音樂的頂級水准。



影片的核心情節遵循了一個經典的、為全球觀眾所熟知的成長敘事原型“接納自我,戰勝心魔”。這種敘事結構在無數好萊塢電影中被反復驗證,其情感邏輯具有跨文化的穿透力。聯合導演Chris Appelhans也強調,影片的本質是關於音樂作為一種“通用良藥”,能夠團結和治愈人心的力量。通過將故事錨定在“成長”與“音樂”這兩個全球共通的人類體驗上,影片成功地為那些對K-pop或韓國文化不熟悉的觀眾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使他們能夠無障礙地進入並沉浸於故事之中。

這種好萊塢式的經典敘事結構,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一個易於理解和共情的情感入口,極大地降低了因文化背景差異而可能產生的觀影門檻。事實上,霸榜國內院線半年之久的《哪吒2》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將傳統的神話故事注入了現代元素,從而擊中了新時代的國內觀眾。

但另一方面,《獵魔女團》並沒有為了迎合全球市場而淡化本土文化色彩。韓裔導演Maggie Kang明確表示,她的創作初衷就是拍攝一部能夠精准、自豪地展現韓國文化的電影,糾正過去全球觀眾對韓國文化認知的片面性。

影片的核心設定是偶像獵魔人用歌舞對抗惡魔,直接來源於朝鮮族傳統的薩滿教儀式“巫祭”(?、Gut)。在這些儀式中,巫師(通常是女性)通過歌唱和舞蹈與神靈溝通、驅除邪靈。導演Kang巧妙地將這種古老的精神實踐解讀為“演唱會的早期形式”。

反派團體Saja Boys的名字和概念源自韓國神話中的“陰間使者”(????、Jeoseung Saja),即“死神”。片中可愛的老虎角色Derpy和三眼喜鵲的設計靈感,來自韓國傳統民俗畫“鵲虎圖”(???、Jakhodo),這類畫作象征著平民(喜鵲)與統治階級(老虎)之間的力量博弈。影片中還出現了“妖怪”(???、Dokkaebi)等韓國民間傳說中的鬼怪形象。

影片死摳細節,將韓國物質文化無縫融入視覺設計中。主角團的武器均基於韓國歷史上的真實兵器和薩滿法器。例如,Rumi的四寅劍(Saingeom)、Mira的曲刀(Gokdo),以及Zoey的薩滿儀式神刀(Shinkal)。韓服(Hanbok)上的配飾“流蘇”(???、Norigae)被創造性地用作角色服裝、武器甚至應援棒上的關鍵設計元素,不僅美觀,更承載了祈福避邪、象征女性力量的文化寓意。

影片還展現了韓國日常生活的片段,從公共澡堂、熱狗攤到韓式美容診所和投幣式卡拉 OK,讓觀眾得以欣賞到當代韓國豐富多彩的面貌。這些元素激發了全球觀眾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搜索了解含義,從而實現了更高效的文化傳播。






商業版圖大揭秘:中美日資本誰真正大賺?

《獵魔女團》由索尼影業旗下的索尼動畫(Sony Pictures Animation)負責開發與制作,並由索尼影視圖像運作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承擔動畫制作,最終為Netflix平台獨家發行。

《獵魔女團》項目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為參與其中的各方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財務結局。其中,Netflix憑借其前瞻性戰略布局成為最大贏家,而索尼影業則因疫情期間的避險決策,付出了巨大代價。

作為影片的開發者、投資方和制作方,索尼影業旗下的索尼動畫投入了據報超過1億美元的預算,並主導了全部的創意和制作工作。然而,根據與 Netflix 達成的 2021 年直接面向平台的協議,索尼從該項目中獲得的財務回報卻出人意料地少,僅約 2000 萬美元。

該協議是在疫情期間達成的,當時影院上映的不確定性很高,索尼保證了 Netflix 的獨家流媒體播放權,並要求支付每部影片不超過 2000 萬美元的固定溢價。雖然索尼保留了續集和衍生作品的制作權,但除了如果獲得批准可能在中國影院上映外,索尼不會從第一部電影的巨大成功中獲得任何額外利潤。

回想2021年,這種安排似乎比較務實——索尼沒有自己的主流流媒體服務,專注於確保穩定的收入,同時避免影院上映表現不佳的風險。然而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決定代價高昂。

目前,索尼影業已開始與導演洽談續集的回歸事宜。但問題是,Netflix一邊已確認將制作兩部電影續集和一部名為《Debut: A KPop Demon Hunters Story》的衍生短片,以深化和擴展故事宇宙。

Netflix的三億訂閱用戶是電影觸達全球的基礎。電影並非上線即爆,而是通過平台算法推薦和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逐步積累受眾,最終登頂。從《魷魚游戲》到《獵魔女團》,Netflix投資韓流內容已經兩次“押中”全球爆款,證明了其全球化戰略的成功。

Netflix正以驚人的速度將《獵魔女團》的IP價值最大化,為該片推出了多達187種不同的衍生商品,數量超過了《魷魚游戲》的139種,各大零售商爭相備貨。公司還在計劃將故事改編成一部百老匯風格的舞台音樂劇,將IP影響力延伸至現場娛樂領域。

10月2日,《獵魔女團》與《堡壘之夜》(Fortnite)的大型聯動上線,包括角色皮膚、專屬配件、表情動作及限時游戲模式等,這次合作是Netflix作品爆紅後最快實現的大規模游戲聯動之一。



此外,韓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之一愛寶樂園(Everland)在9月26日便開放了《獵魔女團》主題區,設有互動設施和拍照區,吸引了大量游客排隊。這些極其迅猛的動作顯示了Netflix在IP運營上的高度敏捷性,恐怕索尼想學也學不來。





音樂是《獵魔女團》成功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為了確保音樂的真實性和頂級水准,制作團隊邀請了K-pop行業最負盛名的制作力量——由樸洪俊(Teddy Park)創立的The Black Label。

作為BLACKPINK、2NE1等頂級團體的金牌制作人,樸洪俊親自操刀了影片中的關鍵曲目,與他團隊中的KUSH、Vince、24和IDO等制作人一起,為片中的虛擬偶像團體打造了完全符合當前K-pop市場標准的音樂。




AI制圖 by娛樂資本論

盡管“黑廠”看似風頭正勁,接連簽下樸彩英(Rosé)、太陽等知名藝人,並推出了新團體MEOVV和ADP,但根據其發布於招聘網站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利潤約-173億韓元,約合虧損人民幣8900萬元。網絡上存在一些關於The Black Label財務狀況不佳的傳聞,聲稱其在2025年負債翻倍。

但對於處於擴張期的“初創”娛樂公司而言,因簽約成熟藝人、購置新辦公樓等活動導致負債增加和短期虧損是正常現象,新女團MEOVV和混聲組合ADP尚未產生造血能力。而《獵魔女團》音樂的成功證明了其核心創作能力和資產價值,這將使其在未來資本市場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娛樂資本論梳理本片完整產業版圖發現,不論Netflix、索尼還是The Black Label,現有資料中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中國公司直接注資、入股或影響上述公司關於《獵魔女團》的制作或發行。

盡管騰訊音樂娛樂(TME)與索尼的音樂部門之間存在長期的數字音樂分銷協議,TME是中國大陸地區SME曲庫的主要分銷商,索尼音樂也是TME的股東之一;但《獵魔女團》原聲帶的發行方是環球音樂旗下的廠牌Republic Records,與索尼及The Black Label都沒有關系。好在TME也和環球音樂集團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此外,2025年Q2騰訊音樂娛樂財報顯示,公司和The Black Label有歌曲版權分銷合作。基本上,這只是確保了中國聽眾能聽到原聲帶歌曲而已。

騰訊音樂娛樂也是韓國頭部娛樂企業SM娛樂的股東,SM娛樂曾參與Netflix《保健教師安恩英》《鬣狗》等多部韓劇的聯合制作,不過沒有證據表明SM娛樂參與了《獵魔女團》的投資或收益分配。

如今,這部全球熱片與中國產生關聯的唯一可能性在於是否將其引進國內。如上文所述,如果執行引進,索尼影業還有一點機會從該片分到更多錢。



韓流不再靠中國,《獵魔》能否“跨越長城”?

《獵魔女團》的商業價值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得以實現,但對於全球最大的單一娛樂市場之一——中國大陸,卻不論是在影片的投資方,還是在影片的銷售過程中,都難以發現其重度參與的身影,席卷全球的風暴與中國完美地擦肩而過。



現有數據顯示,北美是《獵魔女團》表現最為強勁的市場。全部有記錄的1920萬美元票房收入均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原聲帶的巨大成功也主要體現在其對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的統治上。

此外,Netflix的“環大陸”覆蓋范圍也讓港澳台地區同步感受到《獵魔女團》的熱度。旅游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台灣的游客是參與《獵魔女團》主題游的重要群體之一。Creatrip數據顯示,美國游客的韓國流行舞課程預訂量激增 400%,中國台灣游客更是離譜,預訂量飆升了 575%。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今年1-8月的參觀人數超過了2023年全年觀眾數量,創下新紀錄,預計到年底可能突破500萬人次。游客排隊等待博物館商店開門營業,“鵲虎圖”等周邊商品銷量激增,別針、玻璃杯和鑰匙扣等商品一波波地銷售一空。國際粉絲紛紛湧向首爾駱山公園城郭步道、北村韓屋村、首爾韓醫振興院、首爾塔等電影取景地。

韓國旅游發展局統計,7月份韓國接待游客超過173萬人次,同比增長23.1%,超過了2019年7月疫情爆發前的最高紀錄。今年前7個月,韓國入境游客數量飆升15.9%,呈現強勁反彈勢頭。韓國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32.1%的入境游客受到韓國熱門內容的啟發。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受眾態度卻稱得上“耐人尋味”。在豆瓣上,關於《獵魔女團》的評論近萬條,,並質疑“為什麼在一部典型的韓國電影中加入中國文化元素”。





近年來,從BTS開始,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看待海外不斷蓬勃發展的韓流現象,總帶著一種復雜的情緒。從2016年開始驟然降溫的韓國文化,是否還有機會重新“跨越長城”呢?

當時,似乎是一夜之間,大街小巷的廣告牌上,再也看不到韓國藝人代言的身影,也沒有任何演唱會邀請韓國歌手登場。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韓國娛樂產業迎來了一場了巨大沖擊,許多中韓合作項目停擺,中韓相關公司股價暴跌。韓國娛樂產業被迫“去中國市場化”,加速了在北美、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多元化市場的布局。BTS和BLACKPINK等團體,《魷魚游戲》《黑暗榮耀》等爆款影視劇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不過在近一兩年,很多積極的交流信號已經出現。2025年初以來,TWICE、NCT等多個K-pop團體已獲准在中國大陸舉辦小規模的粉絲簽售會等活動。這些年來,韓專往國內粉絲的進口其實從未停止,中國的韓娛粉絲群體雖然不能“聲勢浩大”地體現影響力,但依然默默地存在和發展。





9月,女團Kep1er獲准在中國福州舉辦演唱會,這被廣泛視為九年來首個在中國大陸舉辦的K-pop團體專場演唱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此前也有其他團體如EPEX放出演出計劃的消息後又取消,近期此類消息則明顯增多。

今年8月,明確提出引進更多“優質境外內容”,引發了外界關於可能對《苦盡柑來遇見你》等潮流韓劇放寬限制的猜測。實際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的新作《米奇17號》今年五月已經在華公映。

中國的娛樂產業中斷了與韓國方面日益深入的資本和制作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與全球領先的內容生產體系進行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被迫創新和全球化的韓國產業最終獲得了戰略優勢。

長達近10年的文化交流冰封期,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遺症——多項研究和民意調查顯示,韓國民眾的反華情緒日益高漲,也會出現全智賢所主演的《風暴圈》裡的辱華台詞。更多韓國人所介意的,則是雙方的文化元素出現在對方影視劇的頻次並不對等,《文森佐》《女神降臨》等韓劇出現的自嗨鍋、元氣森林等中國品牌廣告時,關於“中國資本影響韓國娛樂業”的負面輿論會立即飆升。

如同前述豆瓣影評和韓國教授言論的沖突一樣,兩國在歷史和文化問題上的激烈沖突也愈演愈烈。韓劇和電影中對中國人的描述開始日益負面貶損,隨即被翻譯到中國國內,激發了負面輿論的惡性循環。

韓國進出口銀行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金允子(音)在《韓民族日報》撰文呼吁韓中兩國盡快恢復正常的文化交流:

“如果手機或電子產品受到制裁,這種兩國民間輿論互相指責的情況就不會發生。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全球貿易制裁一般將文化貿易視為例外,而文化領域的制裁則應該謹慎行事。回想起來,韓日關系在韓國正式開放日本流行文化後開始改善。與最初的擔憂相反,日本文化在韓國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韓國企業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從中國市場獲益。自2016年以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當今已與第一次向我們敞開大門的中國截然不同。單邊關系並非唯一出路。我們需要分享彼此的文化,共同成長,化解誤解。”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0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