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确诊"多动症"后,中国Z世代把ADHD用作了流行社交标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些中国民众很自然的下一步跟王宁一样:吃药。


李女士供职于上海的一家律所,长时间的案头工作并不允许她有太多时间付诸个人情感或杂乱思绪,效率是她留在这里的唯一依凭。在前往医院确诊之前,她已经知道了自己“十有八九就是ADHD”,而且她很清楚,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矫正ADHD几乎不可能:她是一个律师,没有时间这样做。她需要最直接的药物。

针对ADHD的精神类药物在中国受到严格管控的,需要通过医院门诊才能获得——但是,由于中国成人ADHD诊断启动过晚,能给成年人进行诊断的门诊数量非常有限,像李女士这样有明确开药需求的人就会陷入困境:什么时候才能请到假、挂到号。犹豫再三,李女士最终是在儿童精神科完成了确诊和拿药。



在请假去开药之前,她先依照小红书的提示给自己购入了一个ADHD辅助专注玩具:一个莫比乌斯环形的塑料捏捏。仅在她下单的那一家网店里,这一件产品即已售出6万单。


李女士坦言自己很担心没有帮她完成专注的药物的话,情况要怎么办。

“我没有时间去系统性地处理我的问题,我需要长期专注,我知道专注不了不是我的错,但我是个律师,我需要专注,”李女士焦虑地表示,“今天我可以靠买这些捏捏缓解,明天要怎么办?我怎么会工作到没有时间去面对我自己的问题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