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不去景區湊熱鬧 這些人愛上"進山打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草原的牛馬一只沒看到,都市的『牛馬』倒是扎堆了。”國慶期間,一位在內蒙古大青山徒步的驢友如此調侃當下年輕人的“進山熱”。


這座隸屬陰山山脈的大青山,因草甸鋪展、奇石嶙峋、裂谷深邃,被網友冠以“人間塞爾達”的稱號,並在過去一年成了京津冀年輕人爭相打卡的“流量高地”。但想要通往“塞爾達”卻並不輕松。如果選擇從北京坐高鐵,需要兩個半小時車程到達赤峰後再轉包車顛簸2-3小時,才能最終抵達山腳。

同樣爆火的還有河北蔚縣的麻田嶺。這個被稱作“京郊阿勒泰”的山野秘境,距北京市區200多公裡,單程車程超過3小時。可再遠的路,也擋不住年輕人的熱情。節假日裡,麻田嶺山腳下車隊長龍,登山人流蜿蜒至山頂,網友笑稱那是“萬人攻打麻田嶺”。


從大青山到麻田嶺,乃至更為遙遠的雨崩,徒步熱潮正一路蔓延。山野間的小路,成了年輕人逃離都市、親近自然的新出口,也點燃了一門正在迅速升溫的新生意。

一、逃離5A景區,年輕人為何偏愛“進山打卡”?

今年國慶,在北京工作的Viona也是大青山草甸上的“牛馬”之一。

她報了一個3日徒步團活動,主要徒步地點就是赤峰市的大青山和美林谷。她選擇徒步旅行的理由很簡單:避開5A景區的人流和深度感受草原的秋天。

跟Viona抱著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她參加的那個徒步團原本只計劃招40多人,最終擴展成近百人,兩輛大巴車幾乎全部坐滿,甚至在出發前一天,還不斷有人諮詢能否“加塞”。

Viona接觸徒步的時間不算長,去年才正式嘗試。但她從2020年起便在朋友圈頻繁刷到類似麻田嶺等小眾秘境的絕美風景,身邊熱衷徒步的朋友也漸漸多了起來。最終在一位好友的攛掇下,她也開啟了徒步與露營之旅。

北京徒步者(以下簡稱“北徒”)創始人張大鵝對這幾年的徒步熱有著最直觀的感受。


他涉足戶外已十多年,最初只是為了自己玩,在網上招募同好爬山。一開始,隊伍只有三、四人。那時候去徒步很折騰:去懷柔要到東直門坐公車,去房山得先往六裡橋趕,去延慶則要跑德勝門,遠的路程甚至要花四、五個小時才能到徒步起點。

後來,跟著他徒步的人從三、四人增至十來人,二、三十人。人數多了,便有了包大巴車的條件,大家平攤車費,出行也更方便。漸漸地,大巴車從1輛增到2輛、3輛、4輛……規模越做越大。

隨著參與人數的增長,他把愛好做成了事業。2017年,他注冊了公司,作為運營北徒的主體。張大鵝告訴“定焦One”,2019年後,徒步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北徒也成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俱樂部之一。今年中共國慶期間,他們俱樂部發布了50個活動,幾乎都爆滿。

在張大鵝看來,徒步能從小眾運動發展成大眾風潮,離不開互聯網的推動,甚至可清晰劃分出兩個關鍵進階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0年前後,智慧手機普及讓戶外運動首次“擴圈”。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大家能通過手機高效聚攏。微信公眾號興起的頭兩年,更被張大鵝視作大陸國內戶外運動的“發展元年”。早年他還靠QQ群發起活動,2014年公眾號興盛後,他注冊“徒步者”公眾號發布活動,參與的人數一下子多了起來。

信息溝通變得便捷,徒步運動直接從“0.1時代”邁入“1.0時代”。直到現在大部分徒步俱樂部依舊是通過微信公眾號、APP小程序發布活動。

第二階段是“1.0到2.0的進階”,核心推動力是互聯網打卡文化。麻田嶺、夜爬東靈山、大青山等徒步地的走紅,大多源於年輕人為打卡拍照、證明“我參與過”,也讓徒步的大眾認知度進一步提升。

如今張大鵝仍常帶隊徒步。據他觀察,多數徒步者是上班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辦公室牛馬”。他大致測算,北徒的用戶中,80後、90後占比超80%;若按參與目的劃分,徒步人群可歸為四類:重度徒步愛好者、跟風打卡的“網紅地追隨者”、為拓展社交而來的參與者,以及被朋友介紹加入的新人。

有著25年徒步經驗、被圈內人親切稱為“X哥”的戶外博主“有貨的X”向“定焦One”道出了徒步走紅的另一關鍵——門檻低。

北京為例,一日徒步團費貴的150多元(人民幣,下同),便宜的只要七、八十元,再備點路餐就能玩一整天。反觀市區消費,兩人看場電影、吃頓飯就要好幾百。更重要的是,徒步能帶來更新奇的體驗——深入自然、出片好看,還自帶社交屬性。而且相比騎行、潛水、攀岩等其他戶外運動,徒步初階需要的裝備也不多,甚至一雙運動鞋就能走完簡單的路線。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