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票房將破7億,連續拿下5個第一!這片,我被4位演員牢牢抓住眼球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幾年,電影“三部曲”成了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從《封神》到《流浪地球》再到《志願軍》《哪吒》,都把“戰線”拉長,以期換回更大票房收益。

這種“多部曲”的設定,似乎也開始成了史詩大片的標配。


但對於觀眾而言,卻不一定願意對“三部曲”買賬。



同一題材容易審美疲勞,作品數量增加,影片“犯錯”的概率也會飆升。

比如《封神》系列。

第一部口碑有多好,第二部爭議就有多大。

烏爾善不得已懇求觀眾:再給我們完成第三部的機會。



比如《流浪地球》系列。

拍到第三部,郭帆已經請來沈騰助陣。

故事、特效本身已經到頂了,片方開始打造“吳京+沈騰”的無敵主演陣容,以穩固第三部的票房。



還有眼下正在上映的《志願軍:浴血和平》。

抗美援朝題材,自從解禁後,這把熊熊烈火已經燃燒了好幾輪。

都以為第二部可能會面臨市場危機,結果還逆勢取得了12億票房,讓人意外。

如今到了收官第三部,又面臨完全不一樣的考驗。

故事內容繼續延伸,前兩部多位主演退出,同時新的主演也在加入。





目前影片上映後,連續5@天票房第一。

只是這麼多天下來,累計票房破3億。

媒體預測總票房7.51億,這個數字甚至還不如第一部的8.68億。



再看觀影後的評論區,口碑比較懸殊。

那麼,《浴血和平》到底質量如何,是否值得一看?

皮哥接下來就給大家講個明白。

01、

第三部的故事,與前兩部有巨大差別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從2023年至今,《志願軍》三部曲每一集都掐准了國慶檔上映。

陳凱歌心念念要用這三部曲,“全景式展示抗美援朝近三年戰爭”的全貌。



此前的《雄兵出擊》和《存亡之戰》講了兩水洞遭遇戰、奔襲三所裡、激戰松骨峰、鐵原阻擊戰。

而《浴血和平》要講的,則是從第五次戰役之後,到戰爭結束前長達2年17天(747天)的和平談判。



這個時期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邊打邊談”,規模較大的戰役是上甘嶺戰役和金城戰役(包括奇襲白虎團)。

但影片並沒有把主視角放在戰場上,而是放在鮮為人知的談判桌上,以客觀的視角,將這場開創世界軍事史上最長紀錄的和平談判的全過程。





時間來到1951年6月份,經過了長達一年作戰,中朝軍隊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之後。

但交戰雙方都損失慘重,也都對眼前的對手知根知底,每次作戰都互有勝敗,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之中。



因此,當蘇聯首先提出開啟停戰談判的建議時,美國立刻同意展開談判,而中國隨後也表態支持這個建議。

但是,這場談判的難度之大,卻遠超雙方所有參與者的想象,因為大家都不想讓對方占到便宜,導致談判過程唇槍舌劍異常激烈。



在談判桌上,志願軍方面表面上以鄧華、解方兩位將軍作為談判代表。

而實際上中朝方的全盤計劃,都由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主持,喬冠華協助。

出於安全考慮和保密的需要,這兩位都隱藏在距離會場僅100m的前線指揮部裡。







聯合國軍方面則是由馬修·李奇微總司令全權負責。

基於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人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了無禮和傲慢。

影片也抓住每個細節,充分展現出我方在談判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壓力。



比如,為了表達和平談判的誠意,翻譯隊隊長林月明(宋佳飾演)帶著戰士們用鵝卵石在地面上鋪了一只和平鴿。



但在美國人看來,這只鴿子就是“屈膝求饒”的表現。

他們還故意把直升機停在鴿子上,用螺旋槳帶出的氣流把鵝卵石吹散。



又比如關於談判桌前,關於誰坐在南方誰坐在北方的爭論。

美方翻譯官因為聽說中國以“坐北朝南為尊”,就堅持要坐在北面的位子上,這也引起了一些摩擦。



談判剛開始,美國人就提供了一份錯漏百出的戰場數據。



而我方為了表達誠意,集合翻譯隊伍所有人力連夜加班加點對這份上萬頁的數據展開嚴格復核,並趕在第二天開會之前出具一份新的數據。



在整個談判的過程中,我方都嚴格遵守共同中立區的和平條例,在全世界媒體面前展現出我們中國人希望結束戰爭、謀求和平的誠意。

為此,我們不得不處處忍讓,並做出犧牲,這讓不少參與談判的人員都感到憋屈和不理解。



影片通過這些對真實歷史的還原,給我們指出了尋求和平的意義:

停戰是雙方軍民的共同心願,但結束戰爭,比發動戰爭更加困難。



02、

“跟中國攤牌”

我們在回顧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時,往往會把關注點落在前五次戰役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上。

但也許大家都不知道,在這“邊打邊談”階段的2年時間裡,交戰雙方的傷亡數量,其實超過了前面5次戰役的傷亡總和。





影片以談判過程為主線,一方面還原那些以前從未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過的“談判桌前”的歷史;

一方面又把鏡頭對准戰場,再現了上甘嶺戰役和金城戰役這兩場著名的陣地戰。



上甘嶺戰役被美國人叫做“攤牌行動”。

起因是1952年10月8日聯軍在談判桌上提出的苛刻條件被中朝方拒絕,於是美國陸軍上將詹姆斯·范弗利特就向時任總司令克拉克提議“跟中國攤牌”。



上甘嶺是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戰役要地,聯軍出動170多輛坦克、3000架次的飛機,用超過230萬發炮彈,把不到3.7平方公裡的上甘嶺597.9高地地面硬生生炸低了3米。



然而志願軍利用深挖地道的地形優勢,與聯軍6萬多精兵激戰了43天,打退了其900多次進攻。

雙方為了這個597.9高地反復爭奪幾十次,皆傷亡上萬人,最終志願軍仍將上甘嶺牢牢掌握在手中,迫使美國人不得不又回到了談判桌前。





金城戰役發生於1953年夏季,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


從影片中我們就能夠真切感受到此時我方實力的巨大升級,不僅能拿出擁有大量榴彈炮、喀秋莎火箭炮,也能開出T-34/85坦克,裝備和火力上與聯軍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影片著重展現了在石峴洞北山(聯軍稱為“豬排山”)戰斗中,志願軍215號蘇制T-34坦克利用夜間光線暗的優勢,偽裝潛伏於敵陣地前。

當面對美軍的M46“巴頓”重型坦克,車組人員一點不慌。

通過機動戰術與精准射擊,創下連續擊毀5輛、擊傷1輛敵方坦克的優秀戰例。



國產片中表現坦克作戰的影片早有先例,比如《戰狼2》和《長津湖》中都有相關的情節。

而2019年俄羅斯影片《獵殺T-34》(我們內地也有引進),則早已經將T-34坦克的各種逆天性能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電影珠玉在前,《浴血和平》再拍坦克戲,觀眾肯定會拿來對比。

在本片中,歸國軍工專家吳本正(朱亞文飾演),與坦克維修兵張孝文(吳昊宸飾演)是這場坦克大戰的主角。





他們臨危受命,開一輛剛剛修好的T-34坦克上石峴洞北山與敵軍作戰。

T-34坦克原本標配是5名士兵,但這輛坦克中只有3個人,駕駛員還在剛進入戰場不久便犧牲了,吳本正、張孝文兩人只能分工合作,一個負責駕駛;一個負責開炮。



雖然這段坦克對戰戲只有很小的篇幅,卻是全片最燃的部分。

這對師徒兩人的默契合作,讓強大的巴頓坦克也無所適從,被打得節節敗退。

而師徒之間的深厚情誼,也是影片花費筆墨重點刻畫的部分。



此外還有對於聯軍加裝了T120紅外夜視瞄准鏡的M3卡賓槍的呈現,還有聯軍擅用細菌武器的揭露,都是對其實歷史的首次還原。









03、

2位英雄的塑造,以及4位主角的結局

影片塑造了一些真實歷史英雄。

比如對姚慶祥(彭昱暢飾演)、黃繼光(周政傑飾演)這兩位英雄人物的刻畫。

對李曉(張子楓飾演)、孫醒(陳飛宇飾演)、趙安南(肖央飾演)等這些貫穿三部曲人物的結局,也做了交代。




姚慶祥是志願軍警察排長,在談判期間,美軍與南朝鮮軍為了破壞談判,則派出30多名武裝特務,潛入中立區潛伏中國代表,被姚慶祥帶隊巡邏時發現。



在影片中,南朝鮮特務向志願軍警察開槍射擊。

姚慶祥為了嚴守共同中立區不准開槍的規定,不被美方抓住中方破壞談判的借口,堅持徒手與對方肉搏,終被敵人近距離開槍打中頭部而英勇犧牲,年僅22歲。



姚慶祥犧牲後,被授予一等功臣與“和平戰士”稱號。

他的名字也許我們會感到陌生,好在影片中這段歷史終於得到還原,讓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故事。





黃繼光則是國人都知道的英雄,志願軍步兵第135團2營通信員。

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奪取597.9高地,拿下零號陣地的地堡,黃繼光在身上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用自己的壯烈犧牲換來戰斗的勝利,年僅21歲。



影片中對於這次作戰和黃繼光犧牲過程的細節,都有非常細致的呈現。

我們都在小學課本中讀過關於黃繼光的故事,這次終於在電影裡看到他的犧牲,相信每個人都難免感到心潮澎湃。



此外還有鐵道兵搶修鐵路的段落。

由於兩段異型鐵軌因缺少一枚螺絲而無法連接,志願軍鐵道兵史光明(王雨甜飾演)趕在火車即將駛過之前,用一根鋼釬插入螺絲孔將鐵軌徒手固定,從而使火車能夠順利通過,他的雙手卻被震得血肉模糊。







這段情節也是來源於真實的歷史,史光明的原型是志願軍鐵道兵團1師11團5連的副班長史阜民。

比電影更炸裂的是,史阜民當時以這樣的方式堅持了1個半小時,讓18輛軍列安全通過,他也因此獲得一等功和二級英雄稱號,被稱為“人體螺絲釘”。



此外還有對李曉、孫醒和趙安南這些人物結局的交代。

陳飛宇飾演的孫醒,雖是虛構的人物,卻是志願軍戰士的精神代表。

孫醒戲份不算少,最後還有一個光榮的退場。



趙安南同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代表。

本來已經決定結束自己的報國之旅,回家盡孝,卻因為開車誤觸落在地上的炸彈,而倒在了勝利前的最後一刻。



李默尹一家是代表了抗美援朝期間軍民的一家人。

在李想犧牲之後,李曉被部隊調到後方,分配到翻譯隊隊長林月明手下任職。

她一面打聽父親李默尹的下落;一面從事談判期間的翻譯工作。

上集《存亡之戰》中,李默尹在戰火中失蹤。

而在本片中,李曉直到晚年仍未能找到父親的骸骨,只找到了他遺落的家門鑰匙。

原來李默尹倒在敵人的槍下,屍體隨著河流被掩埋在河底的泥沙之中。





當看到身邊熟悉和在意的親人、戰友一個個在眼前倒下,李曉需要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悲愴和壓力。

而父兄的離去,亦使李曉一生都要承受親情的缺失帶來的無盡痛苦。

這個原本完整幸福的家庭,終因外敵戰火分崩離析,這正是那個年代無數軍人家庭的真實寫照。



影片正是以這個人物為視角,為我們講述整個朝鮮戰場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04、

拿國慶檔8部大片來一個橫向對比,《浴血和平》確實就是其中完成度最高,也是看點最足的一部。

因此它獲得了最多的排片,從票房戰績上看也是最穩的一部。



但與之前的兩集來做比較,影片把“談判桌”作為故事的核心,也加重了文戲的部分。

上甘嶺和金城兩場戰役的時長也被壓縮到很短,就難免讓喜愛看戰爭戲的觀眾不滿意,因為“看不過癮”。



還有片中對於一些情節的處理存在不足。

比如給生病的林月明加了很多戲,這些情節也顯得太過冗長;

當然,宋佳的演技確實難以挑剔,特別是哭戲很有感染力。





孫醒犧牲的部分略顯牽強,考慮到演員陳飛宇和導演的關系,也讓這段情節顯得尷尬。

也許正是這些不足的地方影響了《浴血和平》的票房表現。



但作為國慶檔頭部電影,院線還是給了足夠多的排片,估計拿下國慶檔第一不成問題。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