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690亿,"抽签"式国补背后的博弈与隐忧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要知道,国补政策的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按照每月一次的申领机会,消费者满打满算最多只有4次申请国补的机会。


且据机构统计结果,目前多数地区中签率普遍在10%左右,部分地区中签率已跌破5%。

即便未采用摇号的地区,补贴力度也大幅收缩。如北京保留“全天可领”政策,江苏每日10点集中放券,数量有限,当日有效,需准时蹲点抢券并购买心仪产品。但不少消费者反映,热门数码型号被悄悄下架,实际可用补贴品类不足此前的六成。


尽管消费端引发不少争议和吐槽,但在行业看来,此次国补政策调整升级,体现了从“普惠式”向“精准化”的转变。消费者只需稍加关注当地政策细则,合理规划消费时间,仍能便捷享受政策红利。这种精细化治理恰恰反映了政策执行的负责任态度。

三方角力:消费者担忧、企业补位、监管发力

政策调整下,各方反应呈现鲜明分化。

消费者层面,除低中签率引发不满外,补贴范围收窄更让需求落空。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国补抢不到”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0亿次,甚至有黄牛推出“代中签”服务,单次收费200-500元。

不过在更多人看来,这只是此前“普惠式”补贴骤然转变的“后遗症”,亦有消费者反映,稍加注意还是可以买到想要的家电或电子产品,毕竟便宜了几百上千元。“吐槽抢不到券的,不会自己看攻略吗?”“研究完国补,开始长脑子了。”

同时,也有消费者坚持认为,如果明年没有国补,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手机、家电、家居等产品价格还将进一步有所下降。3000亿的国补红利,其实是落到了家电企业的钱袋,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起到提前消费作用。


企业端则暗流涌动。

美的、海尔等头部家电企业率先推出“最高自补20%”的优惠,格力、海信、TCL随后跟进,京东、苏宁等平台也加码补贴以承接政策缺口,形成“政企商三重补贴”格局,且可以与国补优惠叠加使用。

如海信推出“政企商”套系化补贴方案,最高可减6000元,局部改造再补500元;再如TCL,特意设立了专项补贴资金,单台最高再补2000元。




来源:华安证券

有头部家电工作人员告诉观察者网,这种补位源于深层担忧,上半年国补拉动家电市场增长9.2%,但6月部分地区停补后,线下销量已出现下滑,企业担心政策收缩会加剧需求断层。同时,第四季度补贴范围明显缩减,明年停止国补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各品牌都要借助最后一波国补+“双十一”旺季出库存和提升市场份额。

“从金额上来看,补贴最多的几乎都是各品牌的高端产品,因为本身利润率较高,大幅降价既能提升市场、增加营业额,又契合了国补政策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策略方向;而从比例上来看,补贴最多的反而是各品类里的老机型,企业普遍选择降低利润甚至赔钱来推广,确实存在到手价仅有原价不到50%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急于乘最后一波东风出清库存,减轻现金流压力。”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指出,家电行业竞争激烈,2026年国补退潮后的不确定性又比较大,所以本轮“双十一”消费旺季,美的、格力、海尔、海信等头部企业的策略也出奇的一致:一上来就大招齐出,将“价格战”做到极致,“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入手价格几乎可以确定是年内最低的了。”

小米米家空调,1.5匹一级能效空调到手价低至1300元,大1匹空调低至1200元,格力、美的等传统空调厂商直呼“臣妾做不到”。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