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孟買領先30年? 中國人就是不買賬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一條在美國論壇爆火的帖子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位印度網友語氣頗為自豪地寫道:“孟買明明比上海領先了30年,為什麼中國人還總覺得印度落後?”


不少印度網友紛紛點贊支持,而中國網友則一頭霧水,直呼“這是哪門子的領先?”這場跨國網友的觀點碰撞,其實揭開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發展,到底是看富豪數量和摩天大樓,還是看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結構?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城市PK”,而是兩種國家路徑、兩種城市邏輯、兩種發展理念的對比。美國網友看熱鬧,印度網友看希望,中國網友看全局。


從數據來看,孟買確實富豪扎堆,胡潤2025年榜單顯示,孟買億萬富豪數量超過90位,首次超過北京,GDP也達到3100億美元。但別忘了,上海的GDP是9000億美元,差了不止一點點。這場爭論背後,是一場關於“怎麼看待發展”的集體認知博弈。

孟買的金融光環,不代表全民的生活線

孟買的確有它的光鮮亮點。它是印度的金融中心,擁有亞洲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它是寶萊塢的心臓,電影年產量全球第一;它是富豪雲集之地,印度首富安巴尼的10億美元豪宅就矗立在孟買市中心,57層高,每一層都有專屬功能——從瑜伽館到直升機停機坪,一應俱全。

這些元素拼湊出一個看似“領先”的城市形象。但問題來了,這種領先是誰的領先?是金融資本的領先,還是普通市民的幸福感領先?從產業結構上看,印度近年來大力發展IT和服務業,試圖跳過制造業階段,直接邁向“數字經濟”。

聽起來挺高大上,但實際效果卻是產業鏈不完整,制造業長期依賴進口,連一根螺絲釘都要從中國買,談何自主發展?對比之下,中國的城市發展邏輯更強調“打地基”而非“蓋陽台”。


上海不是沒有金融和高樓,但背後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制造業網絡,是從義烏到昆山的產業配套,是高鐵與地鐵織就的交通網,是一整套城市運行機制的系統化成果。相比之下,孟買的高光更像是孤島式的繁榮,缺乏向下輻射的能力。

所以,中國人不是否認孟買的成就,而是看得更全。城市發展不能只看富豪數量和媒體熱度,更要看基礎設施、社會公平、產業支撐這些“看不見的底盤”。






貧民窟的陰影,是孟買無法回避的現實

說白了,中國人對“領先”的理解,不是建立在摩天大樓和金融指數上,而是建立在有沒有大規模貧民窟、有沒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有沒有社會結構的穩定性上。

孟買的達拉維貧民窟,面積不足3平方公裡,卻住著超過100萬人,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裡27萬人。這裡的房屋多為自建棚屋,沒有下水道系統,垃圾堆積如山。一邊是私人直升機起降的摩天大樓,一邊是用塑料布遮風擋雨的平民窩棚,這種“折疊式城市”讓人無法忽視。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1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水.教.士.二] 2025-10-12 10:02
    隨地大小B,領先何止30年!
    評論1 游客 [五.教.子.不] 2025-10-12 07:44
    印度的優勢是 英語+人口結構年青,畢竟軟件原始開發用英語,開發完成後再轉化成其它語言,懂英語在開發軟件上有天然優勢。人口老齡化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問題,印度在這方面負擔輕。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