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50 年都不敢建的水电站 中国为啥现在开工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雅鲁藏布江年径流量 1380 亿立方米,是中国第四大的河流。


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流量,还要感谢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每年夏季,印度洋吹来大量水汽,但高高隆起的喜马拉雅山就像一堵高墙,将大部分水汽阻挡下来。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是为数不多的缺口之一。堆积的水汽找到出口,于是一股脑涌入,形成了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不仅让墨脱成为了西藏小江南,还源源不断地为雅鲁藏布江两岸带来丰沛降水,最终汇聚成了这条滚滚大河。无与伦比的水头高度,加上奔涌不息的巨大水流,共同造就了全世界首屈一指发电潜力。

有潜力,还得开发出来才实际。2025 年 7 月 19 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关于该工程的建造方案,目前一共只透露出了八个字:截弯取直、隧洞引水。

这八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咱们分开说。

截弯取直

前面讲过,整个大拐弯区域的河流长度只有 150 公里,但落差却有 2,000 米。这样的坡度已经很惊人了,但工程师们仍然觉得不够。

他们连拐弯都不想要,而是准备直接从上游向下游开凿一条不到 50 公里的隧道,通过隧道引水发电。

具体地说,雅江工程将在大拐弯上游的派镇附近设置取水枢纽,将部分江水引入引水隧洞。水流在隧洞中穿山而过,绕开长达数百公里的天然河道,以近乎直线的路径,到达下游的墨脱县附近。

隧洞取水


在江水奔流而下的过程中,水流将利用其超过 2,000 米的巨大天然落差,驱动地下厂房内的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最后再将水流释放回雅鲁藏布江主河道。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巨大的水头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分阶段实施建设,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整个雅下工程规划由五座独立的电站,串联在一起,构成的梯级开发体系。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单一节点的工程风险,也为未来的调度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了便利。




虽然今年才正式动工,但 " 截弯取直、隧洞引水 " 的建造方案,早在 2002 年就被提出了。经过多年论证,最终确定使用这套方案,是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就是水能利用率高。截弯取直缩短了水流路径,从而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捕获水能。五级阶梯则能够分散每座电站的负载,减少损耗,亦能延长设备工作时间。

效率高、工作时间又长,两两结合之下,雅下工程的综合水能利用率能高达 85% 以上。

其次是生态友好。 通过隧洞引水,发电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保留了部分天然河道,降低了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

还有,该方案的地质适应性强。雅下工程关键的引水和发电设施都深埋于山体内部,可以有效规避地表频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方案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的前提下,还减少了对生态的影响,同时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稳定,实在是多方探讨后的最佳方案了。

既然方案这么好,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开始动工呢?其实,在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站的构想,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国家的视野。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