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50 年都不敢建的水電站 中國為啥現在開工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雅魯藏布江年徑流量 1380 億立方米,是中國第四大的河流。


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流量,還要感謝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每年夏季,印度洋吹來大量水汽,但高高隆起的喜馬拉雅山就像一堵高牆,將大部分水汽阻擋下來。

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墨脫,是為數不多的缺口之一。堆積的水汽找到出口,於是一股腦湧入,形成了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不僅讓墨脫成為了西藏小江南,還源源不斷地為雅魯藏布江兩岸帶來豐沛降水,最終匯聚成了這條滾滾大河。無與倫比的水頭高度,加上奔湧不息的巨大水流,共同造就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發電潛力。

有潛力,還得開發出來才實際。2025 年 7 月 19 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

關於該工程的建造方案,目前一共只透露出了八個字:截彎取直、隧洞引水。

這八個字可以分成兩部分,讓咱們分開說。

截彎取直

前面講過,整個大拐彎區域的河流長度只有 150 公裡,但落差卻有 2,000 米。這樣的坡度已經很驚人了,但工程師們仍然覺得不夠。

他們連拐彎都不想要,而是准備直接從上游向下游開鑿一條不到 50 公裡的隧道,通過隧道引水發電。

具體地說,雅江工程將在大拐彎上游的派鎮附近設置取水樞紐,將部分江水引入引水隧洞。水流在隧洞中穿山而過,繞開長達數百公裡的天然河道,以近乎直線的路徑,到達下游的墨脫縣附近。

隧洞取水


在江水奔流而下的過程中,水流將利用其超過 2,000 米的巨大天然落差,驅動地下廠房內的水輪發電機組發電,最後再將水流釋放回雅魯藏布江主河道。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巨大的水頭壓力,同時也是為了能夠分階段實施建設,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整個雅下工程規劃由五座獨立的電站,串聯在一起,構成的梯級開發體系。

這種模塊化的設計,不僅降低了單一節點的工程風險,也為未來的調度運行和維護管理提供了便利。




雖然今年才正式動工,但 " 截彎取直、隧洞引水 " 的建造方案,早在 2002 年就被提出了。經過多年論證,最終確定使用這套方案,是因為它有著諸多優勢。

首先就是水能利用率高。截彎取直縮短了水流路徑,從而能夠以極高的效率捕獲水能。五級階梯則能夠分散每座電站的負載,減少損耗,亦能延長設備工作時間。

效率高、工作時間又長,兩兩結合之下,雅下工程的綜合水能利用率能高達 85% 以上。

其次是生態友好。 通過隧洞引水,發電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地表植被的擾動,並為魚類等水生生物保留了部分天然河道,降低了對生物多樣性的沖擊。

還有,該方案的地質適應性強。雅下工程關鍵的引水和發電設施都深埋於山體內部,可以有效規避地表頻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總之,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方案在充分利用當地水能資源的前提下,還減少了對生態的影響,同時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穩定,實在是多方探討後的最佳方案了。

既然方案這麼好,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開始動工呢?其實,在雅魯藏布江修建水電站的構想,在很早之前就進入了國家的視野。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