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70歲費玉清趿拖鞋買菜講價 晚年生活引人羨慕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言


小哥費玉清常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談吐幽默風趣,舉止優雅大方,“一剪梅”曲調一出,就讓不少人開懷大笑,進入樂壇多年,也留在了眾多經典傳唱的歌曲。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個西裝筆挺、嗓音清澈如水的他,從喧囂的人世間“消失”五年之久,如今70歲的費玉清,沒有妻子,沒有兒女,一個人過著外人看來有些冷清的日子。


但是在不少人認為他晚年淒涼時,他卻過著眾人羨慕的生活。

按理說家是我們無條件的避風港,但在費玉清這裡,這個港灣從一開始就風雨飄搖,童年家境清貧,父母早早離異,他和哥哥張菲、姐姐費貞綾是母親一手拉扯大的。

姐姐費貞綾原名張彥瓊,最早踏入演藝圈,憑借艷麗的形象和歌喉,紅極一時,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她成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兩個弟弟拉進這個圈子。

哥哥張菲成了綜藝大哥,而內向的弟弟張彥亭,也在姐姐的安排下,去酒吧駐唱練膽,並被引薦給了大音樂人劉家昌,從此有了藝名“費玉清”。

可以說沒有姐姐,就沒有後來的費玉清,這份恩情,比天還大,可誰能想到,多年後,也正是這位姐姐,親手將這份親情撕得粉碎。

她公開指責費玉清“一毛不拔”,是個十足的吝嗇鬼,親姐弟鬧到這個地步,簡直讓人匪夷所思,問題的根源,出在姐姐身上。



在事業穩定後,費貞綾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剃度出家,本以為是看破紅塵,誰知她的出家生活卻極盡奢華。

穿著幾百萬台幣的袈裟,佩戴金銀珠寶,出入有豪車接送,身邊還跟著四位年輕的男助理,更要命的是,她沾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並因被詐騙欠下巨額債務。

一次是1400萬,一次是4000萬,數字大得嚇人,作為弟弟,費玉清和張菲一次次地出手相救,為她償還了數千萬的債務。

然而這仿佛成了一個無底洞,姐姐屢教不改,弟弟們終於心灰意冷,他們決定停止無限制地填坑,改為每月提供5萬台幣作為生活費,這個理性的決定,卻成了姐姐口中“一毛不拔”的證據。

血緣,這個本該給予他溫暖和歸屬感的紐帶,最終異化成了一筆還不清的爛賬和一場公開的難堪,原生家庭的歸屬感,至此徹底失落。

舞台是座黃金牢籠

家庭這條路走不通,事業或許能成為新的寄托,上世紀80年代,費玉清紅遍大江南北,代表作《一剪梅》、《夢駝鈴》家喻戶曉。



他出道才三年就三度拿下金鍾獎最佳男歌星獎,業界甚至有“女有鄧麗君,男有費玉清”的說法,地位可見一斑,舞台上的他,永遠西裝筆挺,舉止溫文爾雅,像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歌壇詩人”。



觀眾的掌聲、鮮花和“小哥”這個親切的昵稱,為他構建了一個看似無比強大的歸屬感——他屬於舞台,屬於所有愛他歌聲的人。

哥哥張菲曾形容他的日程“比總理還滿”,這既是成功的證明,也是一種無形的捆綁,為了維持這份“歸屬感”,他活成了兩種樣子。

舞台上是詩人,綜藝節目裡卻成了講葷段子的“污妖王”,這種反差萌讓他更受歡迎,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迎合?為了讓觀眾開心,他必須表演,必須隱藏一部分真實的自我。

舞台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座用掌聲和榮耀打造的黃金牢籠,真正讓這座牢籠轟然倒塌的,是父母的相繼離世。

他對母親的感情極深,2011年母親去世時,他抱著母親的遺體遲遲不肯放手。

而2017年父親的離去,則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父親病危時,他因為有合約在身,無法陪在身邊,沒能見到最後一面,這個遺憾像一根針,刺破了舞台虛假的繁華。

他猛然醒悟,自己為了忠於舞台上的角色,卻犧牲了作為兒子的責任,再熱烈的掌聲,再高的榮譽,也無法填補失去至親的巨大失落。


那一刻他才明白舞台給他的歸屬感,終究是虛幻的,是風一吹就散的。

到不了的愛情彼岸

親情和事業都未能成為最終的港灣,那麼愛情呢?費玉清一生中,曾有一次無限接近婚姻,那也是他構建個人家庭歸屬感的唯一機會。



1978年23歲的他在日本演出時,認識了一位名叫安井千惠的日本女孩,女孩出身商界名門,卻毫無架子,會蹲在後台啃飯團等他,這份純真深深打動了費玉清

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三年後便舉行了訂婚儀式,一個是中國冉冉升起的歌壇新星,一個是日本的富家千金,這本該是一段童話般的姻緣。

然而在談婚論嫁時,安井千惠的父親卻提出了三個苛刻的條件。

第一,費玉清必須入贅,成為安井家的人,第二,他必須放棄中國國籍,加入日本國籍。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點,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歌唱事業。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婚嫁條件,而是一場關於“你是誰”的歸屬權爭奪,對方要的,不是一個女婿,而是一個徹底抹去過去、完全歸屬於他們家族的日本人,這讓費玉清無法接受。


放棄國籍意味著背棄自己的根,放棄事業等於否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更何況,他還要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一場關於身份認同的保衛戰。

最終他選擇了拒絕,這段被無數人看好的姻緣,就此畫上了句號,代價是他此後終身未娶,愛情,這個本可以為他遮風擋雨的港灣,成了他心中一個永遠無法抵達的彼岸。

多年後安井千惠早已結婚生子,但依然會出現在他的演唱會上,據說在2016年的一場演唱會上,費玉清疑似在台下看到了她的身影,一度哽咽失聲,那個未竟的歸屬,成了他一生的意難平。

一方庭院才是家

家庭、舞台、愛情,人生三大歸屬感的來源,費玉清都求索過,也都一一幻滅了,當他65歲那年,用一封手寫信向世界告別時,許多人都以為他會就此遁入孤寂。

可事實恰恰相反,這並非消極的避世,而是一次主動的選擇——既然向外求不得,那便向內,為自己建一個家。

2019年在最後一場告別演唱會上,他向舞台深深鞠躬,徹底告別了那個曾帶給他無上榮耀,也帶來無盡束縛的“舞台歸屬”,從此,世間再無“小哥”費玉清,只有一個回歸本名“張彥亭”的普通人。



他搬到了台北陽明山的郊區平房,過上了旁人無法想象的極簡生活,每天早上起來,先給院子裡的魚換水,然後去照料那些花花草草。

他親手種下了母親生前最愛吃的番茄,仿佛母親從未離開。他還收養了很多流浪貓,把它們喂得飽飽的,那個曾經的巨星,如今會像個普通大爺一樣,趿著拖鞋去菜市場,為了幾塊錢跟商販討價還價。

生活變得規律、平淡,卻也無比真實,這個由魚、貓、花草和番茄組成的小院子,成了他安放自己內心的新坐標。

在這裡他也擁有了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他和女歌手江蕙(或稱阿芳)是幾十年的知己,當年江蕙沖刺獎項,他陪著練歌、為她熬湯,後來江蕙化療,他陪在身邊逗她開心。

這不是激情澎湃的愛情,也不是血緣捆綁的親情,而是一種更自由、更成熟的陪伴,退休後,兩人住得很近,可以隨時串門,享受這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溫暖。

結語

外界眼裡的“無妻無子,孤身一人”,在他自己看來,或許正是擺脫了所有身份枷鎖後,難能可貴的“自由”和“快樂”。

他不再是需要對姐姐負責的弟弟,不再是需要對觀眾負責的歌星,也不再是那個為愛糾結的年輕人,他終於可以只做張彥亭自己。

他用大半生的時間去尋找歸屬感,最終發現,那個最安穩的家,不在任何人身上,不在任何舞台上,就在自己的一方庭院和一顆平靜的心裡,這,或許才是他尋覓一生的終極答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