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一个"万岁",让孙中山感到厌恶至极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不过,就算是推翻了帝制,可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实在是太长久了,中国人早就习惯叫“万岁”了,不是孙中山区区几条命令就能改过来的。而孙中山每次听到万岁,都要不厌其烦的去劝说一番。在就职临时大总统视察南京城防,回程的路上,孙中山被群众发现了,人们纷纷围拢过来,顿时人山人海,鼓掌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一边向群众欠身、招手表示感谢,一边让部下劝说群众不要喊“万岁”的口号。


等到1912年4月,随着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也卸下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此时无官一身轻的他应邀请来到福建考察。船泊马尾,福建省都督孙道仁上船迎接,没想到两个人刚一见面,孙中山的脸色就冷下来了,问他:刚才在江面上我看到了很多小船上插着纸旗,上边写着“孙大总统万岁!”,是你干的吧。孙道仁还以为孙中山要夸自己,赶紧说:对对对,就是我发动群众做的。没想到孙中山给他劈头盖脸一顿训,老百姓不懂事也就算了,你堂堂一省督军也这么糊涂,“万岁”两字,本是封建皇帝强迫手下的官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万岁”,流了多少鲜血?!我如果接受这个称呼,如何对得起牺牲的同志?如果你们不取消,我不能熟视无睹,只好不下船了。孙道仁听后连忙道歉,马上让人通知把那些纸旗都改写成为“欢迎孙中山先生”。




◇ 图为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夫妇到上海,在寓所接见各界代表

到了孙中山晚年,他还致力于“不说万岁”的事业中。1924年11月,北洋政府发动政变,成立段祺瑞执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进京,一齐商讨新政府的政权组建问题。孙中山一行人坐船到达天津天津市民夹道高呼:“总理万岁!”。当时孙中山已经是癌症晚期,连续的高烧不退,但他仍撑着虚弱的身体在车窗口连连摆手,然后一脸失望的对随员说:“革命党人只有同志,没有皇帝,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革命不是为了再造一个皇帝呢?”此时,孙中山已经没有时间给老百姓科普“不说万岁”的道理了,在莫大的遗憾中,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号离开人世。





◇ 图为孙中山先生的灵堂

从孙中山反对这种动不动就喊“万岁”的习惯上来看,他的革命理想不仅限于政治革命,也包括文化和社会观念上的革命。不让人们喊“万岁”,就是为了从文化和心理层面清除封建残余,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意识。

前文讲过 ,“万岁”在古代中国慢慢变成皇帝的专属尊号,象征皇权至高无上、永世长存。而当时的天下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守着这么大的“家业”,这些帝王们当然要鼓励臣民喊“万岁,万万岁”,以示“民心归附”,强化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而孙中山建立的是天下人的天下,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万岁”代表的思想理念跟与民主平等的完全相悖。如果人人都对着他孙中山喊“万岁”,这在潜移默化之间,就会让人想到皇帝,进而产生个人崇拜。可以说,孙中山在自己的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看到自己推动的革命事业还远远没有完成,推翻两千年的帝制不易,革中国人思想深处的奴性思维的命,那更是难上加难。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