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歐盟關鍵礦產百億計劃曝光,劍指中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歐盟產業政策專員斯特凡納·塞茹爾內(Stéphane Séjourné)直言,歐洲不能在鋰電池材料上“再犯依賴俄羅斯石油那樣的錯誤”。當前歐洲所需電池級鋰幾乎100%依賴中國精煉,因此在歐盟境內建設鋰礦加工廠、擺脫對中國鋰化合物的近乎完全依賴。此番表態凸顯出《關鍵原材料法案》戰略項目背後的強烈動機,通過系統性舉措推動歐盟關鍵礦產供應鏈從“全球依賴”轉向“區域自主”,增強歐盟在新能源轉型和高新技術領域的戰略自主,為後續項目的推進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引。




歐盟產業政策專員斯特凡納·塞茹爾內 歐盟委員會官網


(二)動因支撐:歐盟推出戰略項目的三重邏輯

歐盟密集推出關鍵礦產戰略項目,背後主要有三重邏輯驅動。

一是破解“對外依賴陷阱”的資源安全邏輯。歐盟本土關鍵礦產儲量匱乏,供應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使相關產業鏈極易受出口國政策變動或地緣沖突沖擊(如智利2023年推動鋰礦國有化)。因此,本土項目提升開采和加工能力,通過境外項目對沖單一來源風險,是歐盟保障資源安全的必然選擇。

二是搶占新能源產業鏈制高點的產業競爭邏輯。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是歐盟的核心產業(2024年歐盟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的35%),而關鍵礦產是該產業鏈的“基礎原料”。目前中國在動力電池領域占據全球60%的產能,並且在鋰、鈷、石墨的精深加工環節(中國電池級鋰加工能力占全球的55%)占據主導地位。戰略項目的核心目標之一是“保障新能源產業鏈自主可控”,避免在全球產業分工中“被邊緣化”。

三是響應美西方“去風險”議程的地緣博弈邏輯。2024年以來,美西方加速推動供應鏈“去風險”。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補貼本土關鍵礦產行業,要求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料75%來自北美或“友岸國家”。作為美國盟友,歐盟需同步推進類似政策,本質上是通過“地緣緩沖”布局,構建美歐主導的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網絡。


歐盟關鍵礦產戰略項目的具體布局與實施特征

歐盟關鍵礦產戰略項目分為“本土自主”與“境外補位”兩個階段,呈現“全鏈條覆蓋、地緣化布局、企業化主導”的實施特征。


(一)境內戰略項目:本土采冶回收能力全方位提升

歐盟首批47個境內戰略項目分布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芬蘭等13個成員國,涵蓋礦產開采、冶煉加工、回收利用三個環節。其中25個涉及礦山采掘,24個側重原料加工提煉,10個聚焦回收利用(部分項目涵蓋多種功能)。從資源種類上看,這些項目緊密圍繞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產業鏈所需礦物:22個涉及鋰,12個涉鎳,11個涉石墨,10個涉鈷,另有7個涉及錳。總體而言,47個項目覆蓋了歐盟界定的17種關鍵原材料中的14種。

為更直觀地理解不同境內戰略項目的作用,特選取典型實例予以說明:

(1)鋰礦供應鏈項目。德國Vulcan Energy公司在萊茵地區推進的地熱鹵水提鋰項目,被歐盟列為鋰領域的示范性戰略項目。該項目計劃於2025年抽提富鋰熱鹵水,年產2.4萬噸碳中和氫氧化鋰,用於大眾、Stellantis、雷諾等車企以及LG新能源公司制造電池。時任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曾於2025年1月親赴公司視察,對歐洲本土鋰資源開發寄予厚望,強調“歐洲尤其德國本身就擁有生產這些原料的基礎”。這一項目的入選彰顯歐盟決心扶持本土鋰提取新技術,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電池需求。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