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恢復哥倫布日:重塑美國愛國傳統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2025年10月1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公告,重新將“哥倫布日”定為美國全國性的聯邦假日。這不僅僅是一項行政決定,更是美國文化戰爭中一場標志性逆轉。它結束了前總統喬·拜登推行的“原住民日”,恢復了“哥倫布日”這一源遠流長的愛國節日,象征著對美國歷史自信的回歸。川普在簽署儀式上高聲宣告:“哥倫布日,我們回來了。我們熱愛意大利人!”內閣成員們自發鼓掌,現場氣氛熱烈,仿佛整個白宮都回蕩著對歷史英雄的致敬。


哥倫布日的起源:從移民驕傲到國家象征

哥倫布日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492年10月12日,探險家克裡斯托弗·哥倫布率領船隊抵達美洲大陸。這次航行被視為西方文明向新大陸擴展的開端,標志著歐洲人與美洲原住民的首次大規模接觸。然而,這一節日真正成為美國傳統,是在19世紀末意大利移民浪潮的背景下形成的。


19世紀後期,大量意大利移民湧入美國,面對貧困、歧視甚至暴力(如1891年新奧爾良的反意大利人暴動,導致11名意大利人被私刑處死),他們通過慶祝哥倫布來捍衛自己的身份和尊嚴。1792年10月12日,紐約的哥倫比亞秩序會首次舉辦紀念活動,以慶祝哥倫布登陸300周年。1892年,本傑明·哈裡森總統為回應反移民攻擊而首次全國性宣布這一天為節日。1937年,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正式將其定為聯邦假日,旨在表彰意大利美國人的貢獻,並強調哥倫布的勇氣、信仰與發現精神。

從那時起,哥倫布日不僅僅是歷史紀念,更是意大利裔社區的驕傲象征。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美國各地會舉辦游行、儀式和文化活動,懸掛國旗,慶祝這一“發現美洲”的時刻。它體現了美國作為“建設者國家”的精神,那就是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而不是沉迷於過去的創傷。

拜登時代的轉變:從英雄到“暴行”的爭議

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21世紀初遭遇了左翼“覺醒”文化的系統性圍攻,仿佛一夜之間,美國的建國敘事被貶為“原罪”的罪魁禍首。2021年10月8日,拜登總統首次以總統身份頒布“原住民日”公告,表面上“承認美洲原住民的重大犧牲和持續貢獻”,實則大張旗鼓地反思“歐洲殖民帶來的暴行”,並直指“聯邦政策系統性地試圖同化、驅逐原住民並消滅其文化”。

這份聲明將哥倫布的航行徹底妖魔化為殖民暴力的開端,強調原住民在美洲“生活了數千年”的“韌性”,卻選擇性地遺忘了他們自身歷史的血腥篇章——如易洛魁聯盟內部長達幾個世紀的部落戰爭、海狸戰爭(1628-1701)中數百部落間的殘酷廝殺,以及蘇族對曼丹族的屠殺,這些都證明,原住民社會並非烏托邦,而是充滿征服與沖突的復雜現實。


民主黨左派勢力和拜登的筆觸,不僅抹殺了哥倫布作為“西方文明巨人”的探索精神,還將整個歐洲遺產釘上恥辱柱,這哪裡是“反思”,分明是左翼意識形態對美國自信的蓄意閹割。

這一轉變絕非孤例,而是“政治正確”病毒的蔓延。早在20世紀90年代,加州伯克利市率先將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日”,以突出本土“受害者”視角。到拜登上台時,從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2018年移除哥倫布日,2020年轉向原住民日)到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已有多達130個城市徹底拋棄傳統。州一級更甚:阿拉斯加、夏威夷、緬因、新墨西哥、俄勒岡等七州已正式效仿左棍政府,慶祝“原住民日”而非哥倫布日。


保守派批評者如副總統候選人萬斯直言,這是一個“人為制造的假節日,旨在播撒分裂”,它不只忽略了哥倫布的正面遺產,如連接兩大洲的全球貿易與科技交流,還回避了原住民部落間戰爭的黑暗面,將歷史簡化為單向的“白人罪惡”敘事。

拜登的公告被左翼歡呼為“勝利”,卻在保守陣營引發風暴,他們視之為“抹除歷史”的終極陰謀:一個國家若連自己的英雄都不能捍衛,又怎能凝聚民族靈魂?這份“反思”不過是偽善的幌子,服務於民主黨永無止境的愧疚政治,腐蝕著美國的根基。

川普的強勢回歸:英雄的復位與遺產的守護

川普的公告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徹底逆轉了拜登時代的文化投降,宣告左翼的“歷史清洗”運動壽終正寢。2025年10月9日,在白宮簽署儀式上,他將哥倫布譽為“原美國英雄”和“西方文明的巨人”,命令所有公共建築懸掛美國國旗,並號召公民通過“適當的儀式和活動”慶祝這一“發現與勇氣的日子”。

對此,川普直言不諱:“抹除我們歷史、攻擊我們遺產的日子結束了。”他特別炮轟“左翼激進分子”破壞哥倫布雕像、改寫歷史的暴行,從2020年6月裡士滿的抗議者將雕像推倒扔進湖中、噴漆塗鴉,到芝加哥波士頓的多次塗鴉事件,再到2023年普羅維登斯的“停止慶祝種族滅絕”紅漆潑灑,這些“文化恐怖主義”行徑已摧毀至少7座雕像,卻鮮有問責。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