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餐廳空一半 戀愛沒人談 年輕人擺爛背後 壓力體現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現在各地都出現了一種現象:曾經排隊等位的餐廳如今一半座位空著,反倒是外賣櫃裡的 19.9 元套餐堆得滿滿當當。

與這種現象一起出現的是,年輕人聊起感情時總說懶得談戀愛,連曾經熱衷的約會聚餐也變成了宅家刷手機。




現在的人為啥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咱們就從餐飲消費的變化說起,看看這場早衰潮到底是咋回事。

提到2025年1-5月的餐飲市場,表面看數據並不算差,全國餐飲收入2.2萬億元,平均每個人花了1600多塊。



但如果你細究背後的增速就會發現,這5%的同比增長,是近十年除了2020年、2022年特殊時期外的最低值。

要知道2023年同期增速還是22.6%,2024年也有8.4%,短短兩年間的下滑幅度,已經在暗示餐飲行業的黃金時代可能真的過去了。





這種冷意早就傳到了行業一線,2024年一季度起,全國餐飲增速就開始斷崖式下跌,北京上海這兩個一線城市率先進入負增長,不少開了多年的老店悄悄貼出了轉讓通知。

有數據統計,2024年全年關門的餐廳超過300萬家,如果把這些門店的門臉按2米寬連起來,長度能從北京到廣州往返四次,這個數字比過去十年關門餐廳的總和還多,即便沒有特殊時期的影響,餐飲從業者的日子也不好過。



更關鍵的是消費者心態的變化,2024年全國人均下館子的花費從2023年的42.6元跌到了39.8元,創下近些年的最低記錄。

以前朋友聚會30塊錢一道的菜點起來毫不含糊,現在打開外賣軟件,19.9元的套餐還要反復對比配料表和評價,有餐飲協會的分析師說,現在消費者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想費心思吃。



以前會為了嘗一口新開的網紅店特意繞路,現在哪怕樓下就是餐廳,也寧願點份外賣隨便應付,這種對美食的淡漠,比單純的追求性價比更值得警惕。

如果說吃的敷衍還能用省錢勉強解釋,那愛的退潮就指向了更深層的問題,去年有兩組數據:一是上市藥企白雲山生產的金戈,也就是鹽酸西地那非,2024年銷量比前一年少1300多萬片,從1億多片跌到8700多萬片,降幅超過10%。



二是國內乳膠防護裝備的銷售額2023年有188億元,2024直接跌到156億元,下滑幅度達17%,雖然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影響銷量,但很難回避一事實:國人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正在慢慢減弱。

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在2022年聯合發布的中國人私生活質量調查,更直接地暴露了年輕人的狀態,數據顯示超一半的95後性生活頻次低於每周一次,這個比例甚至不如已經步入中年的80後。






有人說年輕人單身多,沒對象很正常,但實際情況是,即便有對象的情侶,甚至已經結婚的夫妻,也在面臨無性的困境。

五分之一的情侶和夫妻早就過上了分房睡的生活,晚上躺在被窩裡各玩各的手機,連聊天的欲望都沒有,剩下的五分之四也大多是湊活過,沒有了熱戀時的期待和熱情。

這種狀態不是個例,某心理咨詢平台的數據顯示,2024年咨詢對親密關系無興趣的年輕人,比前一年增長了22%。

當愛這種本能需求都開始收縮,我們的生命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退,看到這樣的現狀,難免會讓人想起日本(专题),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就慢慢進入了低欲望社會。



有機構調查顯示,過去30年裡,日本18到34歲的年輕人中,有對象的比例長期不超過三成,東京街頭隨處可見背著雙肩包的獨身中年人。

隨之而來的是結婚率和生育率的自由落體:2009年日本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幼兒園倒閉的速度比養老院還快,2023年日本結婚數量跌破50萬對,這是1933年以來的第一次。




更嚴重的是對經濟的影響,1983年到2008年的25年間,日本40歲以下成年人的買房比例從42.2%跌到28.4%,30歲以下年輕人的購房比例更是從17.9%驟降到7.5%,大阪郊區的不少樓盤長滿野草,成了鬼樓。

依賴曖昧經濟的餐飲、KTV、酒吧最先受沖擊,接著是社會需求整體收縮,1991年到2022年,日本經濟增速均值只有0.7%,CPI(物價指數)在1991年到2012年之間僅為0.25%,即便政府把利率降到0,甚至開啟量化寬松,企業和民眾還是在加速還債。





但咱們和日本有個本質區別:日本的低欲望是主動選擇,不少年輕人因為看不到未來而主動躺平,而我們的欲望收縮更多是被動無奈。

不是不想好好吃飯、認真戀愛,而是被收入、時間、工作強度捆住了手腳,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2%,低於2023年的5.1%。

職場平台的調查顯示,90後每周加班超過10小時的比例高達45%,每天留給自己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這種被動低欲望,其實藏著轉機。

如果能慢慢解決收入增長、工作強度這些現實問題,讓大家有時間、有精力去享受美食、經營感情,我們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和日本不同的壓力型復蘇道路。



其實判斷一個人是否衰老,從來不是看皺紋有沒有爬上眼角,也不是看體能有沒有下降,而是看他對生活的熱情還在不在——對美食還有沒有期待,對感情還有沒有向往。

當我們開始為了19.9元的外賣猶豫,為了約會找借口推脫時,不是我們真的老了,而是被現實壓得暫時忘了怎麼享受生活。

或許改變可以從一頓飯開始:這個周末別點外賣了,去菜市場挑點新鮮的蔬菜,給自己做一道愛吃的菜,或者約上很久沒見的朋友,找家喜歡的餐廳,慢慢聊天、好好吃飯。



當我們重新願意為一頓美食花心思,為一段感情花時間,生命力的火苗就會慢慢重新燃起,畢竟GDP跌了還能拉回來,經濟冷了還能回暖,但如果人連對吃和愛的欲望都沒了,再精密的政策也很難扭轉局面。

我們現在經歷的或許是一場挑戰,但只要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情,就一定能找到屬於我們的復蘇之路,畢竟好好活著,本身就是對生命力最好的證明。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