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站在新浪潮岸上的埃里克·侯麦(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是一部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文化随笔,是作者唐棣刊载在思想、文化界极为有影响的《天涯》杂志的专栏集结,该专栏历时一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1959年至1968年法国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运动,让很多人对新浪潮有了新的认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影评人拿起摄影机,向僵化的传统电影宣战,提倡“作者策略”,呼吁用电影记录真实的生命体验。由此,掀起了一场颠覆银幕的新浪潮运动。


作者以蒙太奇般的笔触为读者剪辑出新浪潮光辉的历史影像,如特吕弗《四百击》对规则禁锢的突围,戈达尔《精疲力尽》中“跳切”的实验手法,瓦尔达《天涯沦落女》中对自由的决绝追求……这本“小史”不仅在讲“电影史”,不只是影迷“必读”,更在讲一种关于自由、创新、永不妥协的新浪潮精神,这个精神属于每个追求自我的年轻人。



以下是《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节选。


站在新浪潮岸上的埃里克·侯麦

法国电影新浪潮开始以前,特吕弗和戈达尔等人还默默无名时,法国电影圈一场关于美国电影(也就是类型片)的论战,就已经打响了。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完全可以说,新浪潮就是在这场论战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浪潮群体不能一直打笔仗,于是一有机会证明哪种电影更贴近生活,他们就会立马奔赴实践。


应该说,侯麦是新浪潮里最早有拍片想法的人,不过他的运气不好,几次创作都夭折了。1951年左右,戈达尔主演了侯麦的一个9分钟左右的短片《夏洛和牛排》(1960)。戈达尔那时还未长期戴墨镜,他在短片里演一个和女友在房间里絮叨的男青年。片子真正拍出来时,已经到了新浪潮大幕拉开的年份——1959年。这是新浪潮开始的年份,这一年特吕弗以《四百击》惊艳影坛,次年戈达尔则以《精疲力尽》一举成名。

侯麦的处女作《狮子星座》,他自称“文字占优势的电影”,却在商业和评论上都失败了,直到 1962 年才上映,并且只在一家电影院上映。对此,他说过一句听起来有些委屈的话:

“当我新浪潮中的同志们取得成功,一部接一部拍片的时候,我却站在岸上。”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