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杨振宁: 杨振宁三遗憾:小舅子在他家自尽 父至死未原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2025年10月18日这一天,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去世了,消息一出来,令无数人心痛不已,各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回顾杨振宁的一生,他一直都有三大遗憾,小舅子在自己家中自杀,曾经父亲致死都没能原谅的选择,以及没能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是将门之后,她的父亲就是杜聿明,她还有一个弟弟叫杜致仁。杜致仁从小就品学兼优,学习非常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取得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消息一出来,让杜致礼非常高兴,但去往哈佛读书的高额学费成为了大难题,于是杜致仁就向台湾银行贷款。在大学期间,杜致仁勤工俭学,吃穿用度能省则省,很快就读到了大四。



可就剩最后一年了,台湾银行那边突然断了对杜致仁的贷款,并且还要求他在规定期限之内还清之前的贷款。

于是杜致仁赶紧给自己的母亲曹秀清写信求助,曹秀清知道后心急如焚,马上就去找蒋介石,可蒋介石由于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最后只给了她500美元,而杜致仁当时的学费需要3000美元,还差的很多。



走投无路的杜致仁只能去找姐姐和姐夫帮助,可当时杨振宁夫妇在美国刚买了房子,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短时间内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虽然很想帮忙,但属实是无能为力。

杜致仁本来想着自己坚持到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挣钱来补贴家用了,没想到自己大学还没上完,自己就先欠了一大堆债务,这种愧疚感让他无比崩溃。





1956年,杜致仁在杨振宁家中吞药自杀了,去世时只有22岁。一年后,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并且还有高额的奖金,但是杜致仁已经不在人世了,每每想起这件事,杨振宁非常痛心,这也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第二个遗憾是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有关,杨武之从小就教育杨振宁,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做贡献,杨振宁也一直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1945年杨振宁为了继续提升自己,选择前往美国深造,这时杨武之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想让自己的儿子留美精进自己的学术,一方面又不想让儿子离开祖国,在大量的思想斗争中,还是选择让杨振宁去往美国了。

杨振宁赴美后不久,就展现出卓越的物理天赋,取得了诸多成就,然而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非美籍的科学家在科研机构处处受到限制,还有那个时期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



为了继续完成在美国的科研,杨振宁万般无奈下,加入了美国的国籍,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肯定要重新回到祖国。

杨武之能理解儿子这样做背后的苦衷,但心里的那道坎始终过不去,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以一名中国人的身份为祖国效力。



杨振宁也明白父亲的用意,可奈何现实的种种困境,回归中国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杨武之去世,杨振宁也没能满足父亲的心愿。


1971年的3月,美国解除了公民赴华旅行的禁令,杨振宁便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回国,前前后后去了上海北京等地,看到中国的变化后,他心中激动不已。





杨振宁回国期间,得知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弹成功爆炸时,在上海的大厦掩面而泣,这既有对国家科技成就的自豪,同时也暗含着对父亲期望的回应。

即使后来杨振宁回归中国,真正以中国人的身份为祖国做贡献,可他父亲再也看不到了,而这也成为了杨振宁心中永远都解不开的心结。杨振宁在之后也表示到,对于我放弃故国,父亲在心中深处的一个角落里,始终没有宽恕我。



第三个遗憾是因为杨振宁的身份,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该奖项最早的华人科学家。虽然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杨振宁仍然是中国国籍,但毕竟这项成就是在美国获得的,总归有些遗憾。

2021年诺贝尔委员会向杨振宁索要了他最新的理论资料,这让他非常高兴,以为自己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这真的已经很近了。




然而最终却事与愿违,那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后并没没有中没有他的名字。曾经杨振宁的好友问他,诺贝尔奖是不是不可以第二次获得,杨振宁回答说,没有这个规定,只是他们还没给我。

这位好友后来称,杨振宁先生当时回答的时候,心中充满着自信,然而最终没能如愿,当时老人家已经近百岁了,错过了,无疑是非常的遗憾。



杨振宁对祖国的贡献贯穿了他的百年人生,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不仅改写了科学史,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冷战背景下为全球的华人注入了精神力量。

杨振宁曾经自己也说过,我这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卑的心理。

杨振宁回国后,他主持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捐出美国房产用于建设,累计为清华大学筹措超过1亿元的科研资金。吸引了姚期智、林家翘等顶尖学者回国,而该机构在20年内就跻身全球理论物理研究所重镇。





杨振宁向国家提出“派遣留学生赴美”的建议,他通过“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累计资助了1200多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其中就包括后来中国的科学院士欧阳钟灿等。

杨振宁在2003年归国后,回到清华园定居,他将自己的住所名字改为“归根园”,当他逝世时,同样在这个地方,杨振宁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责任。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0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