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看著滿院發霉的玉米,想哭也哭不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然而,玉米產量和價格都在下滑。張先生說,往年玉米畝產1000至1300斤,收購價約1.1元,今年部分玉米霉變減產三四成,畝產預計800斤,“霉玉米每斤5毛多,潮糧也不過6毛”。他粗算了一下,每畝虧損至少五六百元。


收割成本也水漲船高。張先生稱,往年晴天時,秸稈可回收,每畝收割價二三十元,“現在不要秸稈了,一畝得七八十元”。

不僅是包地戶在泥裡發愁,小農戶也在苦撐。河南商丘永城市有農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收割機進不去地,父母花了五天時間,從天亮忙到夜裡11點,終於在10月5日徒手掰完了7畝玉米,“全是用盆在水裡劃著運出來的”。




河南商丘永城,有農戶用盆運出玉米(圖/受訪者提供)

在河南許昌,家裡有四畝地的林利(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有人搶收時因霉菌中毒,被送至診所急救。自家的玉米也發霉,看著滿院發霉的玉米,想哭也哭不出。最後賣了四毛一斤。而花生雇人成本高,有農戶幹脆放棄,“發視頻讓別人去水裡撈,發芽的就炒菜吃”。

安徽、山東部分縣市亦是如此。亳州有農戶對中國新聞周刊稱,家中玉米減產近一半,發霉後每斤只賣三毛錢,“不賣又怕全爛在手裡”。

“救災資金”怎麼用


除了中央財政撥出的資金,當前,河南省財政安排5000萬元救災資金,當中 3000萬元用於支持各地烘幹機械獎補和秋糧收獲補助。其後追加的2000萬元,用於補貼烘幹和調度農機。山東、山西也分別撥付1.5億元和4000萬元救災資金。

多地市還安排了專項資金。像張先生所在的周口市,還額外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投向應急烘幹與超標糧食處置。其中500萬元用於補貼參與應急烘幹的各類主體,另外500萬元專項補貼定點收儲企業。當地媒體報道,前者旨在“直接降低農戶烘幹成本,防范糧食霉變風險”;後者則用於“嚴防不符合標准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

10月11日,山東惠民縣也公布,安排補貼資金100萬元給為本地農戶提供秋糧烘幹服務具有烘幹能力的市場主體。按烘幹主體實際收儲烘幹量進行補貼,原則上每噸補貼30元(按享受補貼期間用電量核算)。


烘幹站點的信息容易查到,但多地受訪農戶對中國新聞周刊稱,詢問當地烘幹站後普遍被告知“量太少烘不了”。有的還趁機壓價,玉米收購價從6毛降到4毛多,“還說大豆沒法烘,會損失蛋白”。至於部分願意接收濕糧的烘幹站,烘幹單價甚至超過賣價,每斤烘幹費6毛多,“賣價才5毛”。

中國新聞周刊隨機撥打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公布的烘幹站電話,接線者均稱不收散戶濕糧,起烘量至少300畝或60噸,重量達標後每斤費用七分到一毛錢不等。

河南省豫東地區一位烘幹站老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目前采取的模式是“收農戶濕糧後自烘”的模式,烘幹塔每天燃料成本高達2.5萬元,小農戶的濕糧收了再烘幹不劃算,“賣糧的錢還沒有烘幹的成本高”。他說,烘幹站確實可領取補貼,國慶期間已完成部分統計上報。

“受災的是我們,拿補貼的卻是烘幹企業,他們連我們的糧都不願意烘。”多個受訪農戶認為,救災補貼繞過了真正受災的農戶,流向了擁有烘幹設備和收儲能力的企業。“他們烘幹後能儲存,等糧價漲了再賣;遇上連雨天,我們的濕糧曬不幹,只能低價賣給他們,否則就發霉砸在手裡。”

事實上,早在2023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就曾明確“誰烘幹、補貼誰”的原則,資金直接發放給擁有烘幹設備的經營主體。相關負責人當時對媒體解釋,此舉“便於他們讓利給農戶,最終讓農戶烘幹時少花費甚至不花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