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英国: 中国货船钻入北冰洋寒流 21天抵达英国 震惊世界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北极丝路”首航成功背后的区域政治信号


2025年9月22日,一艘名为“伊斯坦堡桥梁号”(Istanbul Bridge)的中国籍集装箱船,从中国东南沿海的宁波舟山港缓缓驶离,载着数千个标准货柜,穿越辽阔的太平洋,转而北上日本海再钻入北冰洋的寒流。这艘货轮,并未选择传统的苏伊士运河或绕行南非好望角的漫长路径,而是首次拥抱俄罗斯的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 NSR),历经21天,于10月13日晚间英国费利克斯托港(Felixstowe),瞬时引发全球关注。

这不仅是全球首条定期“中欧北极快航”集装箱航线的正式通航,该航线更将亚欧贸易时程从原本的40-50天压缩至不到三周,节省高达22天航时——在波兰因为俄罗斯在其边境军演而关闭中欧班列陆路运输,引发中国不快之际,北京终于打出了这一张“极地丝绸之路”牌,瞬时引发了区域骚动。


有专家分析认爲,除了触及商务及环境话题之外,该航线的开通也反映了背后的区域政治含义。近年来,北极正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极地地带的行动频频成为新焦点,换言之,北极已从边缘地带蜕变为全球供应链及区域政治的新战场。



在分析中国此次“北方丝路”首航时,北极研究专家、华府独立智库北极研究所(The Arctic Institute)创办人马尔特·胡梅尔特(Malte Humpert)对BBC中文表示,近年来全球贸易中断事件,例如红海危机,或与美国日益加剧的贸易争端,无疑提升了北极作为替代航道的吸引力。“马六甲海峡困境”长期以来爲中国政治领导层所焦虑,而北极确实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地缘战略”解决方案。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独立智库“麦克唐纳-劳瑞尔中心”(The 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达尔齐尔(Alexander Dalziel)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称,明显地,中国追求北极航运有着清晰目标,聚焦于航行路线的多样化,确保中国能抵达欧洲与大西洋市场,同时降低暴露于马六甲海峡与红海等地缘政治与安全风险中。


然而,从加拿大政府安全部门退休的达尔齐尔强调,此路线也关乎中俄关系,折射出俄国回馈中国在乌俄战争中的支援。同时,对北京而言亦是有力的“内外宣”,塑造中国北极区域的参与者,拥有“合法的”北极利益参与权。

达尔齐尔还表示:“这更是是对华盛顿发出信号,继去年与俄罗斯在白令海峡的联合海岸警卫演习,以及今年在阿拉斯加外北极水域密集的研究探险行程之后,中国能够而且将在这些水域展现存在,并逐步掌握在北冰洋水面与水下航行的挑战。”

这条航线为何如此吸引中国的眼球?中国藉此向欧洲乃至美国等全球对手释放何种信息?在气候变迁导致冰融加速的背景下,这条“冰上丝绸之路”是否将重塑全球贸易版图,抑或点燃新一轮冷战火种?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4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