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最肮臓的幾種魚 吃糞便長大 卻成國人盤中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底棲覓食,雜食成性


這些魚的“肮臓”名頭,主要就出在它們的飯碗上。拿泥鰍來說,這小家伙身長不過一巴掌,皮膚滑溜溜的,全身沒幾片鱗。它是典型的底棲魚,成天在河底塘沿的淤泥裡鑽來鑽去。

食物呢?雜食性強得很,藻類、浮游生物、小蟲子是主菜,可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就低頭啃底泥裡的腐殖質,那些有機殘渣、甚至魚蝦排泄後的碎末,也統統下肚。結果,泥鰍身上細菌病毒容易積攢,寄生蟲也愛往它身上鑽。擱在水質不佳的養殖池裡,這問題更突出。


黑魚呢,南方人叫它烏鱧,長得扁平有力,嘴巴寬得像個小鏟子。它也愛水草叢生的淺水區,幼魚階段追著浮游動物和小魚苗咬,可成年後就轉向底棲,吞小蝦小蟹,偶爾還啃啃腐爛的魚蝦屍體。那些渾濁水域的有機污物,它照單全收,糞便殘渣什麼的,壓根不挑。難怪有人說,黑魚的腸胃裡頭,總藏著水底的“秘密”。

黃鱔這玩意兒,更直白。它細長如鞭,無鱗體表黏液厚實,專鑽泥洞過日子。食物鏈上,它是雜食高手,底泥裡的藻屑、小型無脊椎動物是日常,餓急了就吃腐殖顆粒和排泄殘留。寄生蟲風險高,因為它愛在稻田溝渠那種混雜環境裡晃蕩,水裡農藥化肥殘留,間接進它肚裡。

海鱸魚聽著高端點兒,其實也逃不掉這命。河口鹹淡水交界處是它的地盤,捕食性強,追著貝類蝦子下嘴。可那些小生物往往攜帶著重金屬和污染物,海鱸魚一吞到底,積累起來就成隱患。尤其是夏季水溫高,寄生蟲活躍期,它鰓間容易藏污納垢。


蝦虎魚這名字聽著就怪,學名叫吸盤魚或附著魚,長得傻乎乎的,腹部有個吸盤,能貼在大魚身上當“清潔工”。它專吃宿主魚身上的寄生蟲和死皮,管嘴伸長一刺一吸,帶血帶肉全吞。可這活兒幹多了,自己身上寄生蟲也多,體內污穢物積累,簡直是“以毒攻毒”的代表。




清道夫呢,外號“垃圾魚”或“活體吸塵器”,扁平身軀,嘴巴下置如刷子。缸底藻層、魚糞殘渣、死魚碎塊,全是它的菜。繁殖力強,入侵水域後橫掃千軍,吃魚卵小苗不說,還愛打洞破壞生態。在中國水族市場流行,可野放後問題一大堆。



這些魚的習性,說白了就是適應力強,在水質一般的環境裡也能活蹦亂跳。底棲生活讓它們攝入污染物多,糞便殘渣成了“廉價飼料”,聽著不雅觀,可這也正是它們產量高的原因。

中國水產養殖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這些魚因為耐粗養、生長快,很快就成了主流。全國水產總產量2023年超7000萬噸,淡水魚占大頭,這些“底泥高手”貢獻不小。它們不挑食,養殖戶投點兒廉價飼料,就能長出一斤肉來。在國外,有些魚講究水質純淨,咱們這兒呢,現實點兒,靠這些魚填飽了多少肚子。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