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蔣介石: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車禍身亡,蔣介石問戴笠:你幹的?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43年8月1日,國民黨資深元老、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重慶因交通事故不幸去世,享年75歲。林森的死訊傳開後,國民政府上下震動不已,社會各界充滿了疑慮與猜測,關於其死因的各種陰謀論迅速流傳,氣氛愈加緊張。




當天晚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推舉蔣介石暫代國民政府主席職務。從那一刻起,蔣介石徹底掌握了黨、政、軍的三權,權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蔣介石如此急於接掌大權,引發了許多人的疑問。一些人猜測,林森的死或許與蔣介石有關,甚至認為蔣介石或許通過暗殺手段促成了這一事件。畢竟蔣介石出身刺客世家,擅長使用各種陰謀手段,而他的親信戴笠更是以“特務之王”著稱,制造一宗看似意外的刺殺事件對於他們來說不算難事。然而,蔣介石自己似乎並不認為殺林森是必要的。他曾特意詢問戴笠:“這事是不是你做的?”對於這個問題,戴笠的回答一直未得知,林森的死是否真與蔣介石有關,至今仍未有確鑿證據。



---





一、 從少年英豪到國民黨元老



1883年,年僅16歲的林森從台灣(专题)中西學堂電科畢業後,進入台北電信局工作,成為清朝政府的基層公務員。那個時候的中國正面臨著列強的侵略,國家處於動蕩不安之中,盡管洋務運動帶來了一些希望,但甲午戰爭的慘敗摧毀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最後一線期待,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只有推翻腐朽的滿清政權和封建制度,才能讓中國真正強大。



林森早早便投身了反清革命的行列,成為了眾多革命青年中的一員。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林森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反清事業中,並在此過程中結識了孫中山、宋教仁、黃興等革命先驅,大家一起共同創建了國民黨前身——中國同盟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林森在九江響應起義,成為九江軍政府的民政長,並成功指揮占領金雞坡炮台,切斷了漢口清軍的水路補給,為武昌起義的勝利貢獻了力量。隨後,林森在民國建立後,出任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並開始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然而,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驅逐了國民議會,使得林森不得不帶領一部分議員南遷。接下來幾年,軍閥混戰四起,選舉和議會成為軍閥之間爭奪權力的工具,民主的願景難以實現。孫中山深知,光靠議會辯論無法實現真正的變革,必須借助武力才能突破這一困局,於是他在1923年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試圖借此改變國內的政治格局。



不過,林森認為共產黨不適合加入國民黨,他認為,農工階級的利益不應代表國民黨。他和一些黨內元老組成反共聯盟,堅決扞衛資本家的利益,認為這樣可以保護國民黨原有的“純潔性”。



---



二、 與蔣介石的愛恨情仇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發生了激烈的分裂。以廖仲愷為首的左派主張聯俄聯共,推動北伐;而以林森、胡漢民為代表的西山派則堅持清黨,排斥共產黨。最終,左派和共產黨聯合,將西山派排擠出去,林森被迫被調往南京主持中山陵的建設,逐漸遠離了政治核心。





在中山陵的日子裡,林森逐漸意識到,單靠口頭辯論無法根除共產黨,必須采取更為激烈的手段。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大規模清剿共產黨。林森雖然借此達到了部分目標,但他並不認同蔣介石的野心。林森視蔣介石為一個政治暴發戶,認為蔣不過是通過投機和暗殺上位,最終會在戰爭結束後把權力交還給文人政客。然而,蔣介石顯然並沒有這個打算,他希望能夠獨裁統治,完全控制國家。



林森的這種想法沒能實現,蔣介石的獨裁掌控了政府,而國民議會淪為權力斗爭的工具,林森的權力顯得微不足道。




1931年,蔣介石忽視對日戰爭,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圍剿紅軍上。面對日本(专题)的侵略,蔣的態度冷漠,甚至錯誤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導致中國無法有效抵抗日本。此時,林森和其他文官派看清了蔣介石的弱點,認為他已無法有效保護國家安全。



1932年,林森被推舉為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成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盡管實權有限,林森仍試圖履行職責,但他始終受到蔣介石和軍隊的控制,未能改變任何局面。





---



三、 立場轉變



雖然權力有限,林森依舊堅守“三不”原則,即不爭權、不作威、不結黨。他多次出面,試圖恢復民眾對政府的信任。1932年1月,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蔣介石依然沉迷於內斗,未能及時應對外敵。盡管19路軍奮力抵抗,並迫使日軍換帥數次,但蔣的軟弱最終讓日軍得逞,上海的防線被突破。



林森不滿蔣的軟弱政策,開始在公開場合批評蔣介石,並強烈反對日本對偽滿洲國的承認。盡管林森在言辭上與蔣介石發生沖突,但他並沒有足夠的實際權力來改變蔣的決策。





1936年,蔣介石東北軍撤回陝北圍剿紅軍時,東北軍卻因不願開火與同胞作戰,計劃北上收復家鄉。此舉促使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兵諫,軟禁蔣介石,並最終迫使他做出抗日的決定。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