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燒了"兩套房送娃去美國,如今後悔了麼?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留學這條賽道上,美高從來都是自帶“濾鏡”的存在。


每年藤校放榜季,美高學生拿哈耶普斯麻offer的,比國內頂尖高中多出的不止一點點。

更扎心的是,美高的“分母”還比陸高小得多。


當然能把孩子拱去美高的父母也並非凡人:既要掏得出每年百萬的學費,更要狠得下心讓14歲的孩子獨自面對跨洋的孤獨、文化的碰撞,甚至隱性的歧視。

今天要分享的兩娃媽Sherry,是位實打實的“美高過來人”。

大女兒從公立初中轉去美高,西北畢業後,又在巴黎高商深造回國。

小女兒則從國內雙語學校申上美高,目前正在波士頓大學就讀,兩個孩子完整走完低齡留學的全周期。

她的故事裡沒有“砸錢躺贏”的爽文劇情,反而將中產家庭送孩子讀美高最為真實的一面娓娓道來。

從她身上我們看到教育投資的本質,從來不是買一張名校門票,而是養出一個能扛事的孩子。

(為方便閱讀,下文采用第一人稱敘述)

01

“媽媽,我要去美國念書”

大女兒米雪第一次說要去美國,還是小學五年級。我沒當真,反而跟她潑冷水:“先把中文學好再說。”

我始終覺得,低齡留學的第一步不是學英語,是扎穩中文的根。


身邊太多朋友的孩子在美國長大,回上海連“外婆”都叫不出口,父母悔得捶胸頓足,當初該逼TA學中文的!

我不想讓孩子有這種遺憾,所以米雪的初中,我堅持讓她讀公立。等她把初中知識學扎實,也等我們確認她不是一時沖動。

這一等,就是四年。




其實從她提出想去留學開始,我們全家就默默進入“備戰模式”:她自己刷托福、練SSAT,我和老公則開始研究學校。我們沒有跟風選排名,而是帶著她跑遍美東的小鎮,用一個國慶假期自駕探了10所學校。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的,不是孩子對美高的執念,是她的“清醒”。

出發前我跟她把丑話說透:“去了之後沒人給你洗襪子,遇到有人欺負你,媽媽要飛13個小時到紐約,再開車3小時去你的學校。這些你都能扛嗎?”她沒猶豫,只說:“我試試。”

後來的故事證明,“試試”這兩個字,比任何成績都重要。

米雪剛去美高的第二年,就遭遇了隱性霸凌。她競選社團社長,因為是裡面唯一的亞洲人,提的任何建議都被無視,甚至有人故意在她發言時轉身聊天。

那天她第一次哭著給我打電話,我沒說“不行就回來”,而是讓她找校長:“你沒錯,為什麼要忍?”

最後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公開強調“包容性”,米雪也沒再退縮,後來不僅當上了舞蹈社的社長,還經常帶著社團編的中國風舞蹈,在學校演出,收獲了滿堂彩。

現在回想,這段經歷比她考上名校更珍貴:在國內公立學校,她可能永遠是“聽話的好學生”,但在美高,她學會了“為自己發聲”。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