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當豪門成為流量:內娛終於走向了港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lucky

“婚禮的錢是演員掏的,全副家當都砸進去了,他現在連婚禮的錢都還沒賺回來。”


“可富家女那邊,一分錢都沒出,房子也全寫她名下。”

“可能媽媽不看好,就故意一分錢不放給你。”

10月18日,向太(陳嵐)的社交賬號發布“女生千萬不要下嫁”的短視頻,被解讀為影射竇驍何超蓮,引發一波關於贅婿婚姻的討論。

豪門向來是熱搜的熟客。10月22日,郭富城和方媛迎來第三個孩子,“一代豪門”的一家五口被網友大贊溫馨。往前看,林青霞李嘉欣的豪門婚姻女神歸隱,梁洛施、吳佩慈的子嗣與名分成了八卦的燃點。從劉濤為夫還債的復出故事,到黃聖依離開豪門的復出敘事,豪門婚姻不斷被重新演繹,也不斷制造新的情緒焦點。

從前大眾愛看豪門,愛的是數字、面子與階層距離感,從婚禮場地到鑽戒克拉,從家族地位到子嗣傳承,是上流生活的劇場。但如今的豪門婚姻敘事鏡頭更近、情緒更強,觀眾看的不只是財富,而是權力、情緒與隱形勞動,看的是光環底下的生活代價。

觀眾在觀看豪門婚姻時,開始把自身的情感、焦慮與欲望投射其中。豪門婚姻成了一個可以容納不同階層心理投射的公共舞台,不只是流量經濟的養料,也能為明星帶來全新人設和輿論好感度。

對明星與豪門而言,啟示已然明晰:主導一個對己有利的沉浸式婚姻敘事,讓觀眾一路代入、一路投射,最後產生“自家人式”的共鳴。讓觀眾在你的婚姻裡,看見自己,也看見他們心中的欲望,他們自然就會跟你站在一起。



愛情失焦生意對焦,豪門八卦是一門產業?

豪門婚姻的起伏,始終是大眾窺視上層生活的窗口。最近,兩對頂娛樂圈豪門婚姻的八卦,又一次攪動了輿論場。





10月18日,向太陳嵐發布一段長達九分鍾的視頻,題為“女生千萬不要下嫁”。她講述一段“富家女嫁男演員”的隱秘婚姻史:男方為婚禮幾乎掏空積蓄,女方家族卻未提供任何資金支持;婚後所有房產登記在女方名下,如今兩人已陷入離婚糾紛。由於敘述細節與網絡流傳的“竇驍—何超蓮”傳聞高度契合,外界迅速將其解讀為“影射”,迅速引發輿論熱議。

話題迅速引爆社交平台,相關詞條沖上熱搜第三,閱讀與討論量突破億級。向太曾點贊評論區涉及竇驍與何超蓮的留言,後又迅速取消;隨即,那段題為“女生千萬不要下嫁”的視頻從其全平台消失。動作的反轉與刪帖,讓輿論從猜測升級為“此地無銀”的集體解讀。

伴隨熱度攀升,輿論開始分化:一類傳聞延續“婚變、分居”的敘事,另一類則以“知情人士辟謠”為主調。10月23日晚,事件迎來首度正面回應。竇驍在社交平台發文,呼吁大眾“勿信謠、勿傳謠”;何超蓮轉發回應,強調“感情穩定”,並指出兩人的關系不需通過外界展示來證明。



竇驍與何超蓮曾受益於“豪門婚姻”帶來的曝光紅利——流量、大眾認知度與資源,一度隨之水漲船高。

2019年4月,港媒拍到竇驍與何超蓮在電梯中親密擁吻。隨後,兩人同步發布牽手照官宣戀情。賭王千金與內地演員的身份組合自帶話題屬性,讓兩人各自的公眾形象實現話題化綁定。2020年7月,賭王何鴻燊去蕽窦婵壴“准女婿”身份砰緯魷嶗袢灘蠓觶徊焦塘慫叭胱ず爛擰鋇墓謨∠蟆



2023年4月,竇驍與何超蓮在巴厘島六善酒店舉行婚禮——儀式濃縮了眾多“豪門童話”的符號。整座酒店被包下,花道以粉色玫瑰延展至懸崖邊的儀式台,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海面。何超蓮換上Vera Wang婚紗與“鳳羽蓮步”中式裙褂,婚禮伴手禮單份超過5000元,三天花費約75萬元。兩人頻繁以情侶檔合體上綜藝,節目裡竇驍悉心照顧何超蓮,看到流星還會輕聲安慰“可能是你爸爸在看你”,令何超蓮感動不已。這些浪漫片段,都被消費為大眾素材。

爭議不斷,但明眼人不難發現,豪門婚姻已不再只是情感紐帶,而是一條圍繞名望、資本與流量運轉的產業鏈。從高調官宣到婚禮儀式,再到情變傳聞,每一步都能激活輿論場,完成曝光與利益的再分配。某種意義上,連婚姻的危機都成了可被消費的劇情轉折,反而可能成為事業回溫的契機。

而要理解這條產業鏈如何形成、又為何愈演愈烈,就必須回到多年前,看看豪門婚姻在不同階段的變遷與進化。





一入豪門深似海,豪門婚姻敘事如何被制造出來?

要理解當下內地社交輿論對“豪門婚姻”的討論,得先追溯到港媒的黃金年代。比起內地,中國香港的八卦工業早了足足三十年,幾乎奠定了大眾對於“豪門婚姻”的最初想象。

港媒對豪門婚姻的報道始終有三條主線。第一,看豪門有多豪,婚後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一方能獲得多少資源與保障;第二,關注子嗣與家族傳承的延續;第三,也是最被大眾津津樂道的——豪門內部的情感裂痕與財產糾葛。



“豪門有多豪”歷來是輿論的第一關注點。這份“豪”,不僅體現在可被媒體放大的儀式與排場,例如婚禮、賓客名單、禮服與場地,滿足大眾對上層生活的窺視;也體現在婚姻關系中更具實質的利益分配:資產配置與轉移、身份與資源背書。

1994年,林青霞嫁給中國香港商人、Esprit前董事長邢李?,這段婚姻在當年極大打開公眾對於“嫁入豪門”的想象。邢李?的十億美元級身家,被港媒一遍遍渲染放大。2006年,他花1.3億港元買地,再砸2億建起飛鵝山超級豪宅;2014年,這棟房子被當作禮物送給林青霞。媒體不厭其煩地計算價格,地段、造價、面積,全成了窺視上流生活的顯微鏡。




2006年徐子淇與李家誠的婚禮,港媒逐一拆解禮服品牌、賓客名單、禮金數額,反復渲染“七億級”排場。觀眾的興趣點早就不在愛情,而是嫁入地產豪門的門第落差、排場與資源背書所帶來的社會階層想象。2011年梁洛施與李澤楷分手後,“5億分手費”“每年6000萬撫養費”的傳聞繼續喂養著大眾的窺視欲。那時大眾看豪門婚姻,看得就是一個“多豪”的直觀感,仿佛數字是故事的主角,愛情只是包裝。

在港媒的豪門敘事裡,“子嗣”長期處於流量正中央。它既象征血脈與門第的延續,也決定了家族資源與權力的流向。生下孩子,尤其是“長孫”或“男丁”,往往意味著女明星在豪門中地位的穩固與身份的確立。





郭晶晶嫁入霍家後,為家族誕下三名子女。她懷上長孫時,據傳霍家特地從“家族基金”中劃出一億元作為教育儲備金,外界視為是對其家庭地位的肯定。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吳佩慈。她與紀曉波交往多年,先後為其誕下四個孩子。盡管紀曉波豪擲數億購置鑽戒與豪宅,但吳佩慈始終未能獲得正式婚姻身份。她的“多子卻未嫁”成為熱議焦點,可見大眾對“豪門資格”與子嗣價值之間復雜關系的興趣。

豪門婚姻裡最容易引發輿論高潮的,始終是情感與財產的糾葛。港媒與大眾之所以對這部分格外熱衷,是因為它提供了極高的信息濃度:權力、欲望、性別、金錢,全都在其中交織。

關之琳風華絕代,先後與鍾表世家、地產巨富交往,卻兩度無疾而終。梁洛施為李澤楷誕下三名男丁,外界一度以為她已“母憑子貴”,但結局卻是主動抽身。看客們一邊沉浸於“豪門深似海”的戲劇性,一邊在這些看似高處不勝寒的命運中獲得心理平衡——原來,即便是最美、最富的人,也難逃情感與權力的拉扯。

港媒的黃金年代,是豪門敘事的繁盛時代。但直到一批“豪門二代”和“富商新貴”開始登上舞台,內地娛樂圈才逐漸擁有了自己的豪門傳奇。



世紀之初,《還珠格格》的“晴格格”王艷正當紅,卻在事業高峰期選擇嫁給地產大亨,成為內地最早一批“嫁入豪門”的女星。緊接著,趙薇與汪雨戀情曝光,“京城四少”成為娛樂版面一大符號。2007年,劉濤與“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珂相識僅20天閃婚,奢華婚禮轟動一時。第二年,胡靜遠嫁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董事長朱兆祥,2010,大S又與餐飲圈“貴少”汪小菲步入婚姻。豪門敘事從此在內地落地生根,成為大眾輿論與娛樂報道的共同狂歡。

彼時,女明星嫁入豪門仍被視作圓滿歸宿。輿論普遍將這類婚姻解讀為“飛上枝頭”的成功樣本,甚至帶著幾分“高攀”的意味。事業中斷、息影退圈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代價。




直到劉濤復出“為夫還債”,豪門婚姻的另一面才真正被大眾看見。2013年《賢妻》播出期間,她在微博長文中講述丈夫王珂從破產到身心崩潰的經歷,彼時的她身懷孕期,卻一邊照顧情緒低落的丈夫,一邊重新投入工作,撐起整個家庭。

財富不再意味著永恒的安全感,當豪門沒落,家庭重擔往往落在曾經有事業、有能力的女明星肩上。

自此,媒體與大眾對於豪門婚姻的討論,開始走向更為復雜與多元的方向。





講好讓普通人共情的婚姻敘事,觀眾就會站在你這邊

現在的豪門婚姻是一連串被切割出來的輿論節點,戀情官宣、婚禮儀式、家庭互動——每個節點都能激發新的情緒波峰。



時間軸

在戀情曝光或主動官宣的階段,氛圍往往是甜蜜的營銷。情侶通過綜藝或社交媒體互動造勢,大眾則樂於相信愛情能跨越階層。比如向佐與郭碧婷在《最美的時光》中的相識,向太在節目裡頻頻“未來婆婆式”示好,最後一期向佐現場表白,收獲滿屏祝福。但當鏡頭切換到婚禮現場,輿論的情緒立刻轉向現實。大家開始關心“誰掏錢”“婚禮排場”。何猷君為奚夢瑤准備的求婚儀式,因為紫色心形花門、粉色城堡主舞台,被網友戲稱為“非誠勿擾走進象牙山特別版”,群嘲四起。



以前,明星嫁入名門、退隱生活,外界的八卦也隨之落幕。而現在,故事沒有終點。輿論開始走進婚姻內部,從家族權力、隱形勞動到財產分配,討論越來越具體而深層。例如郭碧婷嫁入向家後,從“換發型被向太阻止”到“穿衣風格逐漸與婆婆同化”的細節,都成為輿論討論的素材。

豪門婚姻總能激起不同情緒,而這些情緒的背後,其實是分裂的看客群體。豪門婚姻在社交網絡上從來不僅是八卦事件,更是普通人情緒投射的場域。

以明星復出為例,娛樂資本論觀察到,大眾的情緒其實極為微妙。面對昔日嫁入豪門的女明星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初始反應往往是“看笑話式”的快感,一種“虎落平陽”的心理平衡感。王艷、晚晚等人直播帶貨時,輿論焦點更多集中在“豪門不再”的反諷上——觀眾將她們的行動理解為“靠山倒了”“不體面地復出”。

但當大眾更深入地參與到她們的婚姻敘事中,看到被壓抑、被忽視的那一面後,情緒往往會迅速反轉。黃聖依在《再見愛人》開播前被認為又在炒作,但節目播出後,她的處境讓人產生“自家人式”的共鳴。觀眾不再把她看作豪門太太,而是一個終於決定自救的女性。離婚、復出,甚至事業回暖,都成了某種情緒上的勝利。在豪門敘事裡,她們從神壇跌落,又以“普通人”的身份贏回理解。





AI制圖 by娛樂資本論

觀眾的視角在豪門婚姻敘事中至關重要。決定輿論走向的核心,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大眾是否將故事中的人視為“他們”還是“我們”。以竇驍與何超蓮為例,大多數自媒體的論調帶著諷刺意味——“婚禮辦得風光,最後一無所有”。這種敘事滿足了某種心理補償:豪門的幻滅,讓普通人獲得情緒平衡。而另一部分觀眾則表現出明顯的同情與代入,認為竇驍既提供情緒價值,又承擔經濟投入,“我該做的都做了,為何仍得不到應有回報?”這是一種典型的“打工人式共情”——將婚姻視為價值交換,認為付出就應當獲得回饋。

一方在豪門敘事中尋求心理安慰,一方在他人命運中投射現實焦慮。我們看豪門,實際上是在看自己。

和港媒時代那種“隔岸看熱鬧”的豪門八卦不同,現在的討論更具現代性。有人關注婚姻裡的情緒勞動、權力結構和女性在關系中的主動權,也有人依然更在意現實——關心錢,覺得“能吃飽、能穩定”才是最大的安全感。看似是在吵“婚姻觀”,其實是不同生活經驗的投射。豪門婚姻不再只是上流的戲碼,而成了大眾內觀自己人生處境的一面鏡子。

對於試圖撬動流量的明星與豪門而言,現實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啟示。想要吸引目光,不是拼誰更富、更體面,而是誰能講出更讓人代入的故事。只要讓看客沉浸在你的敘事裡,他們就會為你共情、為你買單。過去那種“豪門夢”的濾鏡,觀眾早就不吃了。大家對高門第、奢華生活的羨慕正在退潮,如今觀眾更想看到的是“普通人的困境”被投射在你身上。你不需要是神,只要像他們,他們就會站在你這邊。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