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當豪門成為流量:內娛終於走向了港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入豪門深似海,豪門婚姻敘事如何被制造出來?


要理解當下內地社交輿論對“豪門婚姻”的討論,得先追溯到港媒的黃金年代。比起內地,中國香港的八卦工業早了足足三十年,幾乎奠定了大眾對於“豪門婚姻”的最初想象。

港媒對豪門婚姻的報道始終有三條主線。第一,看豪門有多豪,婚後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一方能獲得多少資源與保障;第二,關注子嗣與家族傳承的延續;第三,也是最被大眾津津樂道的——豪門內部的情感裂痕與財產糾葛。




“豪門有多豪”歷來是輿論的第一關注點。這份“豪”,不僅體現在可被媒體放大的儀式與排場,例如婚禮、賓客名單、禮服與場地,滿足大眾對上層生活的窺視;也體現在婚姻關系中更具實質的利益分配:資產配置與轉移、身份與資源背書。


1994年,林青霞嫁給中國香港商人、Esprit前董事長邢李?,這段婚姻在當年極大打開公眾對於“嫁入豪門”的想象。邢李?的十億美元級身家,被港媒一遍遍渲染放大。2006年,他花1.3億港元買地,再砸2億建起飛鵝山超級豪宅;2014年,這棟房子被當作禮物送給林青霞。媒體不厭其煩地計算價格,地段、造價、面積,全成了窺視上流生活的顯微鏡。




2006年徐子淇與李家誠的婚禮,港媒逐一拆解禮服品牌、賓客名單、禮金數額,反復渲染“七億級”排場。觀眾的興趣點早就不在愛情,而是嫁入地產豪門的門第落差、排場與資源背書所帶來的社會階層想象。2011年梁洛施與李澤楷分手後,“5億分手費”“每年6000萬撫養費”的傳聞繼續喂養著大眾的窺視欲。那時大眾看豪門婚姻,看得就是一個“多豪”的直觀感,仿佛數字是故事的主角,愛情只是包裝。

在港媒的豪門敘事裡,“子嗣”長期處於流量正中央。它既象征血脈與門第的延續,也決定了家族資源與權力的流向。生下孩子,尤其是“長孫”或“男丁”,往往意味著女明星在豪門中地位的穩固與身份的確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