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韓國: "362工程"下馬20年 韓國這次能圓核潛艇夢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短暫訪韓。在“懂王”帶來的這一輪沖擊波中,雖然涉華議題總體符合預期,但他突然為韓國的核潛艇計劃開綠燈,又為東北亞安全局勢注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


李在明政府自從今年6月上任以來,其內政和外交政策看似中規中矩,力求在中美之間兩不得罪,實則謀求一個最佳的“套現時機”。而特朗普2.0政府在重大議題上相比此前歷屆美國政府都更靈活(或者說更隨意),就使韓國的核潛艇夢迎來了一個上佳的“套現時機”。




之所以稱為“上佳”而非“最佳”,是因為朝鮮(专题)正在建造的這艘疑似彈道導彈核潛艇目前尚未下水,其具體規格和技術指標仍處於眾說紛紜的階段,韓國沒法就著它進行“最高點套現”

像核潛艇工程這樣,從研制正式啟動到完成多條核潛艇的建造,總預算很可能超過20萬億韓元(約 合140億美元,相當於韓國政府今年通過的補充預算案中,追加財政支出的總和)的重大項目,顯然不是“見了懂王再開價”的臨時起意,而是醞釀已久、在雙方專業人士前期充分接觸的基礎上,以特朗普訪韓為契機官宣的“韓國夢”。

1971年3月19日,在韓國首座商業核電站——古裡核電站1號機組(1978年投入運營、其耗資相當於當時韓國政府年度預算的4倍,2017年停運,今年6月決定徹底拆除)的奠基儀式上,樸正熙總統在講話中提到了他參觀美國海軍核潛艇的經歷:



1978年古裡核電站1號機組竣工暨5、6號機組動工式,不顧美國阻撓,堅持推行核計劃,至今被部分陰謀論者認為是樸正熙遭遇“命運的槍聲”的根本原因

“幾年前,我登上了一艘駛入鎮海港的美國核潛艇。那艘潛艇只需一個核反應堆就能環游世界一年,無需任何燃油。今天開工建設的這座核電站,不像其他火力發電廠那樣依賴燃油或煤炭,只需一個核反應堆就能運行一年以上。60萬千瓦時的裝機容量(韓國在1970年底全國的發電能力也不過220萬千瓦時)需要1.7億美元,比火力發電廠(1.2億美元)成本更高,但它將提供越來越便宜的電力”。

盡管在韓國海軍還沒有一艘作戰潛艇的那個時代,這番講話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向當時韓國民間較為保守的團體講述核電的重要性;但在這位雄心勃勃的“卡卡”心中,核潛艇與核武器一樣,都是他認為假以時日韓國必將擁有的先進技術。







韓劇《第五共和國》第26集的名場面,反映的就是借全斗煥之口,回憶樸正熙時期秘密開發核武器,並擔心美國知曉情況後導致計劃敗露的歷史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韓國引進德國209型技術建造了“張保皋”級常規潛艇,初步具備了潛艇建造能力,並在蘇聯解體後接觸到了相關領域的技術。到了21世紀初,韓國初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韓國核潛艇計劃在盧武鉉時期秘密啟動。

2003年6月2日,剛剛上任3個月的韓國國防部長曹永吉向盧武鉉匯報了核潛艇建造計劃。根據韓國SBS新聞2015年的解密,該計劃要求在2020年之前,部署3艘攻擊型核潛艇。盧武鉉批准了這一計劃,並以匯報日期命名為“362工程”。



圖為2003年盧武鉉視察韓國在研的新型核反應堆,盧武鉉的國防策略強調“不能僅僅根據朝鮮的軍力發展來調整韓國的軍力發展方向”



《朝鮮日報》2004年1月26日《韓國即將開發核動力潛艇》:“隨著韓國日本(专题)圍繞獨島的緊張局勢持續,以及日本國內出現要求發展核武器的呼聲,有消息透露,軍方正在秘密積極考慮在2012年後部署數艘4000噸級的核動力潛艇,以應對來自日本中國等鄰國的安全威脅……”

上圖這篇文章的作者庾龍源,如今已是有著韓國政壇“頭號軍迷”之稱的國民力量黨議員,當年卻因為這篇搶先報道了“362工程”的報道而陷入口誅筆伐。該文的寫作源頭,是2003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美國的授意下同時赴朝韓核查,在朝鮮沒有發現太多內容,反倒是發現韓國正在秘密進行鈾濃縮分離試驗,並在相關試驗材料中發現“362工程”的蛛絲馬跡。按照庾龍源事後的自述,他當時以強烈的自豪感寫出了這篇雄文,並得到了《朝鮮日報》主編的表揚……

在這篇報道刊出後不久,國防部不僅對建造核潛艇一事矢口否認,並解散了“362工程”,還向《朝鮮日報》施壓,雖然庾龍源並未被開除,時至今日還經常給老東家寫稿,但韓國仍有很多人至今認為,庾龍源“泄密事件”是導致韓國核潛艇胎死腹中的罪魁禍首。



不過根據“362工程”負責人,曾赴德參與“張保皋”級潛艇的監造與測試,現任漢陽大學客座教授的退役海軍上校文根植的回憶,當年只是個記者的庾龍源,其實可能連個替罪羊都不算。在當時韓國海軍高層看來,此時KDX-2“忠武公李舜臣”級首艦剛剛服役,後續艦整陸續下水,海軍的經費重點顯然要放在KDX-3,也就是“世宗大王”級宙斯盾驅逐艦的研發與核心裝備采購上;即使存在少部分支持發展潛艇的高層,引進德國214型AIP潛艇技術的“孫元一”級也足以讓他們安於現狀。耗資巨大且短期內看不到成效的“362工程”,在海軍內部找不到有力的支持者,就注定了它遇到風吹草動時的脆弱性。



隨著韓國造船業當時的蒸蒸日上,與發展核潛艇的合理性相比,韓國海軍水面戰艦的大型化邏輯甚至都顯得“眉清目秀”起來

從此之後,盡管每當朝鮮核問題被拿上台面討論時,有關韓國是否要發展核潛艇的討論就會被韓國媒體拿出來炒作,但從政府層面上看,無論是李明博時期還是樸槿惠時期,核潛艇計劃從未被公開提及,直到2017年韓國總統大選辯論時,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公開提出:“我們已經到了需要核潛艇的地步,為此(如果我當選),我將討論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

盡管立場上更為親美的保守勢力(包括軍方、特別是海軍高層)始終認為,在美韓同盟的框架下,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完全能夠為韓國提供相應保障,耗費巨資發展核潛艇完全沒有必要。但文在寅當選總統後,的確在推進核潛艇項目上不遺余力:從其任命的國防部長宋永武表態“核潛艇項目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到國防部基於美韓核協議禁止韓國使用高濃縮鈾作為動力來源的限制,評估仿制使用低濃縮鈾作為燃料的“梭魚”級的可行性,再到青瓦台官員對2017年11月美韓峰會協議關於“尖端戰略資產密切磋商”的解釋中,確認“引進核潛艇也在討論之列”……



可以說如果不是金正恩2018-2019年在外交上的一套連招,使得在“金特會”“金文會”和平昌冬奧會的氣氛渲染下,韓國暫時無法獲得推動核潛艇發展的關鍵理由;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的長期深遠影響,韓國核潛艇計劃很可能在文在寅時期就達到重要裡程碑

這裡想說幾句題外話,一直以來有種觀點稱,“進步勢力候選人當選韓國總統,對中韓關系乃至東北亞局勢更有利”,筆者認為有些絕對化。一方面,當今韓國政壇的“保守”與“進步”愈發標簽化,即使保守派總統在位時,中韓關系往往也能在波折中找到相應的突破口,例如李明博時期建立中韓兩軍聯絡熱線,樸槿惠時期建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韓烈士遺骸歸還制度。

另一方面,從更深層次上說,傳統保守勢力的對華負面觀點,除了有朝鮮戰爭的因素之外,更多源自美韓同盟深度綁定下的“馬首是瞻”。而進步勢力的對華負面觀點,往往會雜糅更多的歷史因素——對他們來說,朝鮮戰爭只是個由頭,半島歷史上的“事大主義”是他們心中對中國揮之不去的陰影。隨著我軍實力與日俱增,這一心態投射到防務領域,就呈現出了國防自主發展與深化韓美同盟的“全都要”。






而在朝鮮民族抗日史觀話語權爭奪上,文在寅更是一個堪稱綿裡藏針的高手,除了獨立軍之外,甚至一度將朝鮮義勇軍的傳承都攬到韓國麾下

具體到核潛艇計劃,即使不算金泳三時期從前蘇聯獲取核潛艇技術,從盧武鉉時期的秘密啟動,到文在寅時期的重整旗鼓,再到李在明時期的“引美入局”,這幾任總統都被歸類為韓國政壇的進步勢力。站在韓國的角度上看,也正是他們對於核潛艇計劃堪稱“前仆後繼”的努力,使得韓國等到了能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時刻。

而對於美國來說,2021年啟動至今雷聲大雨點小的美英澳AUKUS聯盟,除了成功地捅了法國人一刀(澳大利亞原本計劃采購法國潛艇)以及消滅了英國人本就三心二意的下一代核潛艇計劃之外,逐漸成了一個美國自己都不想提的笑話。雖然現在美韓的確處於互有所圖的局面,但企圖像拜登時期那樣,給韓國許一個“上車AUKUS”的願,就能換取韓國出讓更多利益,已經不切實際——即使是堪稱“棒槌當家”的尹錫悅時期,韓方也沒有表達對AUKUS的太多實質性興趣。



美國派可以唱,美國船你得讓我問問財閥”

因此,既然特朗普此行日韓只為三件事:“割肉、割肉還是割肉”,磨刀的聲音從吉隆坡一路傳到首爾;那麼,要想讓韓國痛快割肉,開的價碼就必須“驚天、動地還要泣鬼神”。正如韓國媒體所說,提供包括高濃縮鈾燃料在內的核潛艇動力技術,的確是任何階段的AUKUS都不具備的;這個甜頭,足以讓韓國輿論忘記到底要割多少肉。

當然,作為“短期套現”的行家,特朗普也不會讓這次技術轉移的便宜都讓韓國占去。截至目前為止,韓國方面還沒有明確這些核潛艇將在哪裡建造,而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則早已“官宣”它們將在韓華海洋旗下的美國費城造船廠建造。




“咱老美的費城造船廠將為韓國建造核潛艇,咱國家的造船業馬上就要迎來偉大復興,瞧好吧您內!!!總統 俺老川”



顯而易見的是,雖然有韓華海洋的技術支持,廢弛已久的費城造船廠能否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造出數艘5000噸級的核潛艇仍然是個問號。但對於特朗普及其MASGA計劃(“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來說,“拜登余毒把持兩大船廠,三年開工不了一條艇;MASGA小將奪權費城廠,兩年就從民船升級到核艇”的願景確實非常誘人。

而另一方面,正在建造“蔣英實”級大型常規潛艇的韓華海洋巨濟工廠雖然無論民船還是潛艇都算是行家裡手,韓國在潛用設備和武器領域基本齊全的配套生產能力,使得建造進度可控,但涉核領域畢竟是頭一回;特朗普對於核動力技術轉讓的開放態度是一回事,具體到美國國會與相關法律條文的斗爭又是另一回事。



10月22日在韓華巨濟工廠下水的,全長89米的“蔣英實”號,相比法國“梭魚”級核潛艇還是短了10米

所以筆者猜測,一個相對兩全其美的方案是,優先在費城造船廠開工首艇,並生產後續艇的一些部件;而後續艇則在巨濟工廠建造,逐漸提高國產化比例。這樣既能讓特朗普用費城造船廠煙囪冒的煙去嗆死民主黨,也能讓韓國海軍在相對合理的時間內獲得這幾艘核潛艇。

接下來讓人關心的問題就是它們的部署地點。近年來,美國海軍各型核潛艇頻繁在韓國的釜山和濟州海軍基地停靠訪問、補給維護,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韓國海軍保養核潛艇的能力進行摸底測試。從配套能力上看,相比“孤懸海外”的濟州基地,地處半島東南角的釜山基地保障能力更強,也更便於核潛艇進入日本海,對朝鮮正在加強的東海艦隊,乃至俄太平洋艦隊構成威脅。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韓國海軍的核潛艇該部署在哪裡,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



對於常規潛艇來說,即使擁有AIP系統,這個距離如果純以水下航行也頗為尷尬;但對於能夠持續以高速在水下航行的核潛艇來說,這就是一個“當日達”級別的距離

位於濟州島南端的濟州海軍基地,2016年完工並投入使用,作為一處與民用港口共用部分設施的海軍基地,濟州基地投入使用以來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特別是官兵配套福利設施較差,目前仍屬於韓國海軍的輪駐基地。但該基地距離我舟山和青島兩大重要海軍重鎮均為約290海裡,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在我們看來,所謂中韓海上危機基本純屬一部分人被迫害妄想症發作的結果——能對著“深藍1號”“深藍2號”這兩個遠海三文魚養殖平台的報道,推斷它們軍事潛力的分析者,就應該與首爾航展上那些想從中國航空攝影愛好者裡抓間諜的人一起丟進精神病院。





見過韓媒最離譜的分析是,“深藍2號平台具備部署彈道導彈發射架的潛力,可從此覆蓋韓國全境”——看來就算打擊范圍覆蓋全球,要想打到“宇宙大國”都得下海走兩步

而在現實中,韓國從海事部門到海警、乃至海軍力量,卻不斷在黃海當面與我方發生摩擦。盡管我方從大局出發,對這類行為一般均予以降溫處理,但隨著韓國近期反華游行活動的不斷升溫,韓方對我海上平台的抵近挑釁行為也越來越多。既然李在明已經在向特朗普“申請”核燃料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有利於跟蹤中國潛艇”的目的,韓國核潛艇計劃一旦開始實質性推進,必將成為我軍的新興威脅之一。

此前我遼寧艦航母編隊前出西太訓練,途徑韓國專屬經濟區時,韓國海軍就曾出動其“孫元一”級AIP潛艇企圖進行模擬設伏攻擊,雖因技戰術配合生疏等原因成了“插標賣首爾”,相比日海上自衛隊還有很大差距,但足以反映韓潛艇部隊“其志不在小也”。如果未來核潛艇到位,韓國海軍潛艇部隊不僅可能會大大加強在黃海和東海的活動,甚至有可能在美日海空體系的配合下,增強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感。



2021年參加海上閱兵的“島山安昌浩”,該型艇重點使命轉向對陸打擊,加裝了6個“玄武-4-4”彈道導彈發射筒,“蔣英實”級在此基礎上增加到了10個

李在明此前一再表明不能再奉行“安美經中”(朝語原文為????,音與漢字詞接近,意為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路線;此次APEC結束後的記者會上,他又表示中韓經濟合作至關重要,將積極創造機會促進中韓對話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東北亞和平穩定。

而李在明在此次核潛艇計劃的“高位套現”表明,他能做的就是在財閥們已經做出“割肉投票”的決定後,為韓國換來一點“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從本周李在明的支持率再度回到53%的高點來看,“好看”暫時不是問題,能否實現“好吃”,可就由不得他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