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新加坡: 在新加坡住了三年 终于明白为何有钱人都爱这里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他的语气并不冷淡,但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判断感。


不是新加坡的华人不好相处,而是他们有着自己的圈子。你一开口,他们便知道你不是本地人;一付款,他们便知道你不是“自己人”。




刚开始时,我还感到有些失落,但后来我想开了: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桥修好了,并不意味着就能走进对方的内心。

看上去高级,却缺少了一丝温度

滨海湾花园确实令人震撼不已,金沙酒店顶楼的泳池如同科幻片中的场景一般,环球影城也充满了乐趣。但总觉得这些地方如同PPT制作出来的一般,完美得有些虚假。

我看到游客们拍照时动作整齐划一,拍完便走;我看到情侣们约会时一人一杯奶茶,各自刷着手机,表情如同在值班一般。

夜景虽美,灯光闪烁,但我却问自己:我真的想留在这里吗?答案模糊得如同雾气一般。

不是这座城市不好,而是它太“好”了,好得如同一个样板房一般,住进去后才发现,无人真正等你回家。

上班自由?下班自由?那只是表象而已

我在新加坡曾做过办公室助理的工作,刚入职时以为捡到了一个轻松活儿:十点上班、六点下班、无需打卡、还能享受免费咖啡

然而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便发现了不对劲之处。

无人催促你做事,但工作却堆积如山;无人管你几点下班,但若你敢第一个走人,第二天老板定会“恰好”路过你的工位,问一句:“昨天的任务完成了吗?”


有位同事每天快下班前都会去洗手间补妆、涂口红、吹头发,然后在五点五十九分准时冲下楼。我问她是否赶着约会时,她说道:“没有,我只是想活得不像一条狗。”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原来大家都一样,在表面的体面之下,隐藏着各自的喘息与挣扎。

脱贫不易,翻身更是难上加难

我隔壁住着一位印裔阿姨,她白天卖豆奶、晚上收废品。她有三个孩子都在读书,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我问她是否感到疲惫时,她说道:“累也要活啊。”


新加坡, 所谓的阶层跃升通道,从来不是为所有人敞开的。这座城市里,华裔群体占据着社会金字塔的中上层,马来族和印度裔多在底层徘徊,而外来劳工则像填补空缺的零件,默默支撑着城市的运转。若你生来便站在中上阶层的位置,日子自然如顺水行舟,波澜不惊。

但若你出身寒微,即便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站稳脚跟,连稍作休息都心惊胆战。

我见过烈日下匆匆扒饭的清洁工,也见过深夜躲在角落里给家中孩子打电话的搬运工。他们也生活在这片被称作“发达国家”的土地上,可“发达”二字,从未真正属于他们。

洁净得近乎孤寂

某个深夜,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针已指向十一点多,整条街道除了路灯,一片漆黑。站在地铁口,看着列车呼啸而过,四周静谧得仿佛是一幅被精心修饰过的画面。

新加坡的确干净整洁,地铁上无人进食,公园里不见烟蒂,小吃摊也规矩得如同军营中的食堂。但这种过度的“洁净”,却让人莫名地感到不安。

走上十条街,听不到一句争执,也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人们礼貌而疏远,微笑恰到好处,但当你试图靠近时,他们会悄然退后半步,保持距离。

我并非在否定新加坡,只是觉得,有时一座城市太过完美,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像是一根多余的毛发,无处安放。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4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