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新加坡: 在新加坡住了三年 终于明白为何有钱人都爱这里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是标签,贫穷是编号


在帮一家小店老板整理账目时,我发现他的客户分类详尽无遗:本地中产、马来劳工、印度工人、中国富二代……

我问他为何分得如此细致,他解释说因为消费习惯不同。


这话听起来并无恶意,但听在我耳里,却格外刺耳。

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你的收入、你的座驾、你常去的餐厅,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规则将人划分得清清楚楚,却也让人渐渐忘记:生活,并非一场填表游戏。

表面秩序,内心压抑


最后一个月,我开始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不是因为缺钱,也不是因为工作不顺,而是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模范市民”。

不敢吃太辣的食物,怕气味影响他人;不敢用油性护肤品,怕在地铁里被人皱眉;连笑都不敢太大声,怕打扰到别人发呆。


有一次,我笑得太响,邻座的阿姨看了我一眼,我立刻低头,连笑容都收敛了几分。

新加坡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确实是个宜居之地。只要你愿意成为一个“生活机器”,每天按部就班,不喧哗、不造次、不情绪化,那么这里确实很舒适。

可我心中的那股子劲儿,却越憋越难受。

离开那天,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公寓,风不大,阳光正好,楼下的组屋整齐得如同玩具模型。我低头一看,拉杆上的手心,已经汗湿了一片。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