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賀建奎前妻要制造"基因編輯嬰兒" 和幣圈有關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1月3日,《自然》報道了一位名叫Cathy Tie的創業者,宣布創辦一家通過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來“治愈遺傳疾病”的公司曼哈頓基因組:


對於廣大科研工作者,乃至絕大部分華人,這位自稱是“生物技術芭比”(biotech barbie)的Cathy Tie,有個更著名的身份:第一個貿然制造基因編輯嬰兒的人,賀建奎的前妻:

兩人於2025年4月高調宣布結婚,當時,賀建奎還將自己開的新公司命名為Cathy Medicine。但不到3個月,2025年7月,Cathy Tie宣布兩人離婚


不過,Cathy Tie的爭議其實並不限於和賀建奎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她和賀建奎之所以會結婚,恰恰是由於Cathy Tie本人的爭議觀點、行為。

01 彼得·蒂爾學徒

Cathy Tie出生在中國,4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後進入多倫多大學,並在多倫多西奈山醫院(與美國紐約的西奈山醫學中心無關)的一個遺傳實驗室裡學習

大一時,她和實驗室的一名研究生合作,撰寫商業計劃書,參加創業比賽,獲得10萬美元資助。也因此,她大學讀了不到一年就選擇在2014年休學,到舊金山繼續創業

但真正的轉折出現在2015年,那一年,Cathy Tie成了彼得·蒂爾的學徒。

2010年,美國億萬富翁,硅谷頂級大佬,彼得·蒂爾(Peter Thiel)創立了名為蒂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這個獎學金做什麼?看它最初的名字就知道了:20 under 20,即給“20位20歲以下的才俊”一筆錢,鼓勵他們創業,2015年時報名年齡上限改為22歲。

由於年齡要求,該項目其實是鼓勵大學生輟學創業,並非“獎學”,入選者被稱為Thiel Fellow,蒂爾學徒。2015年,18歲的Cathy Tie入選Thiel Fellow,進入創業快車道。

02 身份加持後的連續創業

拿到Thiel Follow的10萬美元資助後,Cathy Tie初期的創業項目中規中矩:一家名為Ranomics的公司,專注於分析那些作用不明或不顯著的遺傳變異——其實就是她此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延續。

只是,這家公司目前的情況比那些作用不明的遺傳變異更為不明,網上搜Ranomics,出來的是一家做蛋白質工程的CRO,和Cathy Tie當初創業的方向完全看不出關系。

可Thiel Fellow帶來的最大好處絕非10萬美元,而是極高的知名度以及強大的人脈關系網。


2018年,Cathy Tie入選福布斯醫療領域“30歲以下30人”榜單。同年,她成了早期風投Cervin Ventures的合伙人——如今該風投網站上的合伙人名單裡已沒有Cathy Tie。

2019年,她又創立了Locke Bio,做遠程醫療,這個現在還能搜出來,她仍是CEO。

03 從主流到非主流

但試過這些頗為傳統的方向後,Cathy Tie創業熱情轉向了更有爭議的領域。這或許也符合她的真實想法,她曾宣稱主流基因組學是騙局,創業可以擺脫學術界和生物倫理束縛。


2023年,她和生物黑客、藝術家Josie Zayner創立了名為洛杉磯工程的公司,該公司在2025年2月公開,目的是通過對動物胚胎進行編輯,創造包括帶熒光的兔子等新潮寵物

在Cathy Tie與賀健奎的聯姻前,Josie Zayner絕對是更奇葩的存在,她曾當眾給自己注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大概是現在政治正確風氣太盛,非把神經病說成是藝術家。

洛杉磯工程的其它創意包括制造獨角獸。

而誰在資助洛杉磯工程呢?支持輟學者的1517基金,管理者剛好過去管過Thiel Fellowship。

04 誰在支持賀建奎與Cathy Tie?

從編輯動物胚胎制造新潮寵物,到與賀建奎的聯姻,如今Cathy Tie宣稱要搞人類胚胎基因編輯,並不令人意外。

甚至可以大膽推測,這從來就是Cathy Tie一直想做的事。

回看Cathy Tie與賀建奎的婚姻,兩人在那段時間極力炒作。受眾是誰?當然是社交媒體上的看客,但這看客裡恐怕有一個特殊人群:Cathy Tie“幫助”賀建奎出國時曾在網上激將,稱加密貨幣圈的人“在關鍵時刻太慫,不敢挺身而出”。

真相是,你目前很難在傳統生物醫學、醫藥領域裡找到支持對人類胚胎做基因編輯的人。當然,你可以和Cathy Tie一樣認為這是學術圈、生物倫理僵化。不過,或許還有一個更好的解釋:他們知道現實的技術限制,換言之,在專業領域,專業人士不是迂腐,而是不蠢,知道什麼是可為,什麼是難為,什麼是不可為。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