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为什么使用AI的你,变得越来越笨?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那么,在ChatGPT问世、AI生成免费内容泛滥后,Substack是否受到冲击?数据显示,2025年2月,Substack的流量达到创立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23年1月的高峰。


这说明,生成式AI兴起后,反而使人们更想要阅读高品质、甚至需付费的电子报。Substack的创作者提供个人观点与深度分析,这正是AI难以取代的价值。

“降智”与“懒思”的担忧




对AI保持批判性是很难的——你必须具备自律性。不把批判性思维完全转嫁给这些机器,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大学老师,我常常能在学生身上看到轻易转嫁的行为。虽然这并不是我通过实证测试得出的结论,但我相信学生们太容易通过让互联网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让大模型告诉他们该信什么,来替代独立思考。

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很难明智地消费AI生成的内容。尽管这些内容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在你越来越依赖它们的情况下,但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与人类相比,机器人聊天不仅产生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同时也生成了更具欺骗性的虚假信息。

AI语言模型擅长生成语法流畅、逻辑连贯、语气自信的文本,这种“形式上的可信度”往往掩盖了其“事实上的不可靠性”。AI的“可信外观”与用户的“自动信任”相互强化,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隐蔽和高效。长期依赖AI输出可能导致判断力钝化、怀疑机制退化,由此来看,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不仅仅是个能力问题,而是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信息风险。


除了考虑使用人工智能时发生的事情,还可以思考使用后的影响。就像其他令人愉悦的事物一样,我们的大脑会因为突然的灵感闪现而产生兴奋感,这种感觉来自于神经奖励系统的活动。这些心理奖励帮助我们记住改变世界的想法,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即时行为,使我们变得不那么害怕冒险——这被认为能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创造力和机会。但由人工智能产生的灵感似乎不会在大脑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认知神经科学家相信,奖励系统是大脑发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使用AI技术在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测试。

当然,作为媒介史研究者,我也十分清楚,历史上,从文字到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降智”与“懒思”的担忧。这一次,我们能简单地沿用“技术悲观论总会落空”的想法来化解当下的焦虑吗?


并不能。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存在几个根本性的不同:首先,它是认知功能的直接替代。过去的技术大多是扩展或辅助人类能力,比如文字帮助记忆,计算器辅助计算,而AI特别是生成式AI,正在直接替代甚至执行传统上属于人类“思考”、“判断”、“创造”的核心认知功能。这种替代是质的飞跃,而非简单的工具辅助。

其次是技术的规模与普及速度前所未有。AI的应用渗透极快,覆盖面广,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决策都能被AI参与甚至主导,这使得“依赖性”风险比以往任何技术都更大。

再次,“智能”模拟的真实性与迷惑性也很致命。如前所述,用户在面对AI生成文本时,往往被其语义连贯、逻辑严谨与表达自然的表象所吸引,从而逐渐形成认知依赖。这种“伪智能”可能降低人类对信息的质疑和批判意识,带来新的认知风险。

最后是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的潜在重塑。AI不仅影响个体认知,更可能改变教育、工作、权力结构和伦理观念,带来深层次的社会变革。

因此,简单用“技术悲观论总是多余”来否定对AI的担忧,可能过于草率。虽然历史教导我们,技术带来的恐慌大多会被现实修正,但AI的独特性质也提醒我们:这种新技术的影响必须被严肃、全面地审视和管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